正文 第13章 積極開發孩子的智慧潛能(2)(1 / 2)

二、開發孩子智慧潛能的具體方法

家教的任務,不僅僅是輔導孩子讀書、做作業,聰明的父母往往在開發孩子智力潛能上下工夫。因為孩子智力的提高,將對他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1.適時開發孩子的潛在智力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發展的潛力若得不到應有的開發,就會使其能力與年齡不相稱。

比如說一般的孩子一歲左右開始牙牙學語,一歲半左右能邁步走路。如果沒有適當的環境,根本沒有人與之說話,三五歲可能仍然不會說一句話。以騎自行車為例,孩子長到七八歲,十來歲,無疑已具備了學騎自行車的能力。但你如果始終不讓他學,那他就一輩子也不會騎自行車。其他事情也無不如此。

現在的父母隻要想一想自己小時候,幾歲會洗衣服,幾歲會做飯,幾歲自己上學,幾歲獨自坐公共汽車,就可以明白孩子幾歲具有了什麼樣的潛力。可是不少家長認為,自己小時候是條件不夠,才受了不少苦,現在的孩子是獨生子女,家庭經濟條件也大不一樣了,就該多加照顧。要知道這種過分的、包辦代替式的照顧,會使孩子各方麵能力的發展受到限製,甚至會使他們成為軟弱無能之輩。

據某研究機構對三所小學不同年級618名學生的調查,絕大多數孩子認為,自己完全有能力獨自回家,且有過單獨回家的經曆。當問及308名一二年級學生,為什麼不自己回家時,約有半數人回答是“爸爸、媽媽不讓”,其他原因是“路遠”、“車多”、“怕壞人”等。

現在的社會情況確實比較複雜,但這一代人要麵對的,正是他們所生存的社會。因此他們遲早要學會適應與應付現實的能力。父母的責任是訓練與培養他們自己應對外部世界的能力,而不是代替孩子去做。學習的過程,需要一定的代價,就好比學騎自行車,總要摔幾跤。

怕摔跤而不去學,那就可能一輩子也不會。況且早學早練,才可能達到更高的水平。仍以騎車為例,雜技團的孩子們所練就的車技,恐怕成人後再學是絕難達到的。而有些事,過了一定年齡,就好比種莊稼誤了農時,再也難以長好,或者空長枝葉,不結果了。

及時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能力,不僅僅在於這種能力本身,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建立必要的勇氣與自信。例如孩子上學,家長接送直到小學畢業,不至於一輩子都要接送,再大些還是會自己回家的。但由此造成的孩子膽小、懦弱、畏首畏尾以及依賴心理、優柔寡斷、缺乏自信等弱點,則會伴隨他一生。相反,如果使孩子從小就鍛煉自己的自立精神,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勇敢、機智、果斷等優良品德,他將受益終生。

2.如何改善孩子的聽覺潛能

聽力和腦能的關係是什麼呢?聽力是獲取腦能的聲道係統。聽力,同樣也能改善孩子的大腦,產生腦能增智的效果。

大多數能促進腦能增長的方法存在一個共同缺陷,即需要孩子全神貫注地閱讀。然而,統計數據表明,孩子聽來的信息量——通過家庭、講座、交談、廣播、電視、錄音帶等——是閱讀的3倍。顯然,孩子不能把精力全部用於提高腦能閱讀能力。如果把同樣多的精力用於提高聽力,那可能使孩子的腦能得到300%的增長。

要充分發揮孩子的聆聽能力,可參考以下的建議:

(1)維持聽覺健康

小心保護孩子的耳朵,勿讓噪音傷害;此外,可作經常的聽覺檢驗,以保證聽覺健康。

(2)訓練耳朵

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辨別聲音的能力。這包括將孩子的精神投射至環境中所有的聲音處,同時間能集中去聽某一特定聲音。

(3)維持一般身體健康健康的精神,有賴孩子健康的身體;健康的身體,亦依賴健康的精神。故此,若孩子能維持總的身體健康,孩子的所有精神感覺都會改善,包括聽覺在內。

(4)珍惜學習機會任何一次的講座,都有值得孩子學習的東西。故此,聽演講或別人說話時,與其呆坐那裏發白日夢倒不如留心傾聽,並不時反問自己,有那些重點是值得學習的。隻有一邊聆聽,一邊思索內容,才可從聆聽中得到最多好處。

(5)耐心聆聽俗語有謂:“聰明的人,說得最少,聽得最多。”在任何的情況下,孩子都應耐心聆聽他人的話。

(6)利用思想速度

孩子思考的速度,比任何人說話的速度,要快上4至10倍。結果,聆聽時,許多人都會利用這些空隙時間,來發白日夢,因而浪費了聆聽學習的機會。教孩子可利用這些空隙時間,來思考聆聽的內容,如抽取重點、將新學的東西和舊有的知識比較、預測講者要講的項目、組織要點、批判論據、理解句與句之間的意思、有沒有弦外之音等。一個好的聆聽者,每次取自聆聽的收獲不是100%,而是200%或更多——100%是講者給予的資料;另外的100%或更多,則是由講者所引發的聯想、啟發、靈感、透視、心得等,而這些都隻有當孩子肯反複思考聆聽的內容時,才可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