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積極開發孩子的智慧潛能(2)(2 / 2)

(7)聆聽重點大腦不能應付大量煩瑣的資料,但若一個整體來吸收,則很容易。比如,要記住1、1、2、3、5、8、13、21、34、55、89、144等數字不容易,但若孩子知道每個數字都等於前兩個數字相加,記憶便很容易了。

同樣道理,孩子聆聽時,不要隻集中注意在個別資料處,應嚐試找出整個演講的中心思想及重要論點。當孩子這樣做時,個別的資料會自動係在腦海中的適當位置。以後當回憶起中心思想及各重要論點時,所有支持的論據細節會自動浮現出來。

(8)摘筆記

每聽到一個重點,最好用的簡單文字或圖畫將它記下,這樣可加強記憶、理解及專注能力,亦可方便溫習。

(9)勿理會外來騷擾

如有外來噪音,不要為此而煩惱。人類的耳朵有選擇聆聽的能力,可以忽略任何不想聆聽的東西。隻要孩子集中精力在演講內容,而不是噪音之上,孩子便能如常聆聽。

(10)多用感官聆聽時,不應隻用耳朵,應盡可能多利用其他感官。比如,聽課時,不應隻靠雙耳學習,應用眼留心觀察,用手摘下要點等。特別是眼睛,更應多用,以增加記憶和理解。事實上,各種感官是互相輔助的,它們合作所產生的效果,遠遠勝過單用一種感官。

(11)小休如可能的話,每聆聽30至60分鍾,便應小休3或5分鍾,以便大腦有消化及鞏固資料的機會。

(12)利用想像雖然聆聽表麵上看來是一種左腦(文字)的活動,但事實上,它是一種整個大腦的活動。所以,當孩子聆聽文字的時候,可引用右腦的想像力,在腦海中創作適當的“插圖”,以理解文字間的意念。比如,聆聽消化的過程,孩子可一邊聆聽,一邊想像食物進入口、胃、腸等被消化的情況。

(13)姿勢當動物如貓、狗等聆聽時,它們會豎起耳朵,既機警而又冷靜地聆聽。同樣道理,當孩子聆聽時,亦可用一種機警、冷靜的姿勢去聆聽。相反,懶散、厭倦、伏案等的姿勢,都會自然地削弱孩子的聆聽能力。

(14)訓練自己演說的能力“說”和“聽”是同一個過程的兩方麵。故此,孩子若能經常多學演說,便可從“另一個角度”去了解聆聽這回事。事實上,許多偉大的演說家,都是細心機智的聆聽者;而許多優秀的聆聽者,亦是一流的演說家。

3.怎樣開發孩子的想像力

人的想像能力的潛力大得很,每個人的想像能力都遠遠沒有發掘出來。如何發掘孩子的想像力呢?

首先,是保持與發展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發揮想像力的起點,是想像展翅飛翔的促發劑。兒童的好奇心是最強烈的,兒童是世界上的新客,他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周圍的事物吸引著他,激發起他探索的願望和求知欲。教師、家長要鼓勵、保護、支持發展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的想像不斷地展翅高飛。

好奇心往往容易受到挫折,一些父母與老師對兒童的好奇心和尋根究底的提問不理解、不耐煩,甚至采取敷衍、嘲笑、諷刺的態度,這就壓抑和阻礙了兒童好奇心的發展,從而影響兒童想像力的發展。

一位13歲的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晚上在燈光下複習功課準備畢業考試。突然從門外傳來嬰兒的哭叫聲,孩子問媽媽哪兒來的小孩哭叫聲,他媽媽說是對麵的大姐姐剛生下一個孩子。孩子好奇地問,大姐姐怎麼生出了孩子。他媽媽趕快說不該問的別問,不該知道的你不要知道,快考試了你快複習功課吧。類似這種情況在家庭中時有發生,這很容易熄滅正在燃燒著的兒童的好奇心。

無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要提倡遇事要問個為什麼,使孩子的大腦的想像功能不停地運轉,這對他們的學習和以後的成才都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愛因斯坦說:“我沒有特別的天賦,我隻有強烈的好奇心。”讓我們的老師和父母都來保護和發展兒童的好奇心吧。

其次,是培養孩子豐富的情感。

人的情緒和人的想像密切相關,情緒可以激發人的想像。積極的、樂觀的情緒,使人想像那些充滿希望令人興奮的情景。而消極悲觀的情緒,常常使人想像那些可怕的、失望的情景。

人在飽滿而熱烈的激情下,想像力便能高度發揮。

培養孩子豐富的情感可經常安排他們看一些革命故事影片與電視片,看一些科幻小說、故事片等。這些對於豐富孩子的情緒生活,激發學生的想像力都很重要。

再次,是要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