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低年級中,孩子們對有興趣的事物記得比較快、比較牢,因此家長就要及時抓住孩子感興趣的焦點培養記憶力,增強記憶的效果。如:家長帶孩子去動物園,回來後,家長問孩子:“你看到了什麼動物啊?”孩子會立刻回答:“大象、大熊貓、孔雀……”等各種動物的名稱,而不會把看到的所有動物的名字都說出來。這就是因為這幾種動物是孩子最喜歡、最感興趣的事物,然後及時對孩子傳授相應的知識,從而提高了記憶的效果。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興趣不了解、不詢問,孩子就會把無意識中記憶的知識很快淡忘掉。
掌握知識,就要使記住的事物能保持不忘。但我們都知道,人都有忘性。所以,為了讓孩子把學到的知識長時間記住,就要科學地指導孩子複習,複習是加強孩子記憶的有效方法。
——家教忠告
首先,複習要及時進行。因為根據遺忘規律是先快後慢,因此,就要在遺忘比較快的時間內指導複習。複習間隔時間越短,複習效果越好,記憶的效果越強。因此對於低年級來說,他們是以機械記憶為主,就更應該把當天的知識進行複習和鞏固。由於孩子年齡小,家長在複習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孩子升入高年級,自覺性增強,但是,家長仍有指導和督促孩子複習的必要。
其次,要督促孩子記憶。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他們仍然存在貪玩的心理,所以不能完全主動地自覺學習,隨著年級的增高,知識的容量大,難度大,就更需要加強記憶力來掌握知識。所以,家長千萬不能忽略高年級對孩子複習的指導或督促工作,往往就是在中、高年級學生的學習成績會逐漸下降。
為了使您的孩子知識更豐富,就要從小培養他們的記憶力,增強他們的記憶能力,使您的孩子更快更好地學到更多的知識。——家教忠告
二、孩子聽、說能力的培養方法
聽、說能力是語文基本技能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最基本的一種能力,要使聽、說能力提高,在養成良好習慣的前提下還需掌握有效的方法。
1.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聽的習慣
良好的聽的習慣有助於孩子聽知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聽的習慣的培養很重要。
良好的聽的習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 養成集中注意力去聽的習慣。不論聽任何人講話,隻要聽,就要全神貫注,思想不走神。
√ 對說話人要尊重有禮貌,不做與談話無關的事,不搞小動作,用眼神關注對方,以表現出誠懇的態度。
√ 邊聽邊注意觀察,注意其表情、手勢、動作,以加深對其語言的理解。
√ 邊聽邊認真思考,多想幾個為什麼,深入進行分析、判斷,聽後還要反複品味、琢磨,加深認識,力求把握和理解要義。
2.鍛煉孩子聽力的有效方法
鍛煉聽知能力的途徑是非常廣泛的,課上課下,校內校外,到處都有鍛煉聽力的機會。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可有意識地從以下幾個方麵去進行鍛煉:
(1)聽辨力的鍛煉
主要是對語音的音節、音變、停頓、重音、語氣、語調和節奏、韻律的辨別,以及對說話對象的語音與外界幹擾的辨別。鍛煉的方式,一種是利用各種客觀條件和環境去進行鍛煉,比如在聽課、聽同學發言、聽別人講話等情況下,注意分辨對方的話語。
再一種是從主觀上創造條件,即創設出有關的語言環境來進行鍛煉,如通過聽繞口令來分辨不同的音節,特別是相近或相似的音節,再如播放說話速度比較快的錄音,來鍛煉迅速分辨音節的能力。還可利用課間活動、乘車、逛商店等機會,在人多嘈雜的場合,分辨不同說話人的聲音。還可以專門組織幾個人,同時朗讀不同的材料,從中通過不同的內容來辨別不同人的聲音,選擇聽的對象等。
(2)聽述的鍛煉
就是聽後複述,用以鍛煉聽的注意力、分辨力、理解力、概括力和記憶力。
鍛煉的形式很多,可以在課堂上邊聽講邊默默重複老師的話,重複得越完整越好;也可以聽老師或同學講完一段話,然後再默默地複述。成段的話,短的可複述原話,長的則可複述要點。在日常生活中,還可以重複廣播、電視中播音員講話的內容。一開始先複述較慢的講話,進而再複述比較快的講話。
(3)聽記的鍛煉
就是把聽到的話用腦子或筆馬上記下來,以鍛煉記憶力和筆記的能力。具體做法有下麵一些:
一是聽後默記,即聽一段話、一段朗讀或錄音,邊聽邊用腦子記住,過一段時間後,檢查記憶的效果。
二是聽後筆記,就是把聽到的內容準確地用筆記下來。可以先聽比較簡短的內容,像幾句話或一首短詩,聽後盡量完整準確地記錄下來。對比較長的內容,則可邊聽邊思索,對聽到的內容迅速進行篩選,抓住要點加以記錄。還可以邊聽邊速記,不論內容長短,都盡量詳細地加以記錄,以鍛煉快速的聽辨能力和書寫能力。課堂筆記也是鍛煉聽記能力的有利條件,筆記有詳有略,可以從多方麵綜合鍛煉聽記能力。
(4)聽析的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