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到流利、自然、生動,除了靠對課文的熟悉和朗讀技巧外,還有賴於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和領會,隻有真正懂得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並在感情上能產生強烈的共鳴,才能真正讀好。
朗讀一般適於讀短篇,特別是有節奏、有韻律和內容生動的作品。由於朗讀時間不能過長,大部頭的作品和篇幅很長的文章則需要分解開來,一段一段地朗讀。
4.指導孩子學會默讀
默讀是與朗讀相區別的一種無聲的閱讀,是一種最實用的、最有價值的閱讀方式。人們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總要接觸書籍、報刊、文件、書信、廣告等各種文字材料,如果隻是朗讀,將是十分不便的,必須學會隻用眼睛看的無聲默讀。默讀時,眼睛感知文字符號以後,由視神經傳導到大腦,便直接由大腦進行思維活動,不再通過發音器官發出聲音。由於省掉了發音器官的活動,不受發音速度的限製,大大提高了閱讀的速度。默讀比朗讀要快得多,有利於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
默讀的主要要求,就是要看準讀物,並能正確理解讀物內容,能從整體上對全文加以把握。默讀不像朗讀那樣,必須一直讀下去,可以反複看,縱橫閱覽,駐足揣摩。為了保證讀的質量,可采取一些加強的措施:如可以配合讀作些標記,把重點處勾畫出來,以加深印象;可以在讀完後進行一番回憶,對讀後的認識進行整理,檢查閱讀效果,對不足之處加以彌補,以提高默讀的質量。
默讀的另一個要求是迅速。就是在正確的前提下,盡快提高讀的速度。提高默讀速度的方法,一是克服不良習慣。有的學生由於小學時養成了誦讀的習慣,對默讀則不習慣,讀時雖然沒念出聲來,但嘴唇和舌頭等發音器官仍舊跟著進行活動,依然在限製著讀的速度。有人把這種讀法稱之為“默朗讀”。還有的人養成了一種以手指讀的習慣,就是在閱讀時總是一行一行地用手指著所讀的文字,手指到什麼地方就跟著讀到什麼地方,不但發音器官的活動沒減掉,又加上了手的動作,使讀的速度更加受限製。為了克服不良習慣,學會默讀,必須加強訓練。克服“默朗讀”的習慣,一開始要盡量抑製唇、舌等發音器官的活動,提高眼睛的掃描速度,減少眼停的時間,使大腦對文字的感知迅速變為對內容的理解,從而學會默讀。
有以手指讀的毛病則要克服這一壞習慣。為了提高默讀速度,還可以進行限時讀的訓練和限定內容的訓練。限時讀訓練,是在限定時間內讀完規定讀物,以後在相同時間內不斷增加讀物的字數,以加快讀的速度。限定內容訓練,是對限定的讀物進行默讀,讀完計算所用時間,以後逐步縮短所用時間,從而提高讀的速度。
默讀的適用麵最廣,一般文章都可采用默讀的方式,尤其是科技著作、理論文章和長篇作品,更有必要采用默讀方式。
——家教忠告
四、詞義、語句與段落的理解方法
在語言係統中,每個詞都有固定明確的意義,詞義是詞的主要因素之一,會寫、會讀一個詞,而不明白它的意思,這個詞還是沒有學會。詞又是組成語句的重要因素,語句表達的準確與完整,建立在對詞正確掌握的基礎之上。
1.詞義的識記與活用
在語言係統中,每個詞都有固定明確的意義,詞義是詞的主要因素之一。會寫、會讀一個詞,而不明白它的意思,這個詞還是沒有學會。詞具有概括性,它概括出現實的某種物體及物體的特性、動作、關係等。概念就是這些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學生隻有在用恰當的詞表示出明確理解的概念時,才算深入地掌握了詞義。所以,掌握詞義的過程,也是掌握概念的極其複雜的過程,下麵介紹幾種學習詞彙的方法。
(1)比較記憶法語文的詞彙非常豐富,有時候,單個的詞難以記住,就可以通過與其他詞的比較來記憶。比較法,即通過與其他詞的比較來掌握新詞的意義。具體來說可以分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