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同義詞法同義詞是指意義、用法完全相同的詞。如演講—講演、代替—替代、緩和—和緩、離別—別離。由於同義詞之間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可以根據已知的詞記住新詞。
②近義詞法近義詞是指意義和用法相近的詞。在漢語中有大量的近義詞,如休克—虛脫、堅決—堅定、開朗—爽朗、取締—取消、信任—信賴、請求—懇求等。由於近義詞的意義和用法相近,可以通過跟近義詞的比較掌握新詞。近義詞的比較學習法,既要比較它們的相同之處,更要比較它們的不同之處。
近義詞之間有的是語義的輕重不同,如“喜愛”與“溺愛”
;有的是主觀態度有別,如“請求”與“乞求”;有的是感情色彩有差異,如“鼓舞”和“煽動”;此外還有詞語搭配或語體風格的不同等。隻有掌握了近義詞在意義、用法和風格上的細微差別,才能真正提高語文素養和水平。
(2)詞義活用法同樣的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下可能會有不同的意思,有時差別非常懸殊,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詞彙的時候要活學活用。有時為了巧妙地闡明某些事理或生動地表達某種情境,詞語的感情色彩臨時發生改變,如以下幾種情況:
①反語反語是讓字麵上的意思與所要表達的意思相反,而產生一種特殊的感情色彩的方法。反語往往把貶義詞褒用或褒義詞貶用,如鄧小平在《目前的形勢和任務》中寫道:“我們全黨全民要把這個雄心壯誌牢固地樹立起來,抱著不放,‘頑固’一點,毫不動援。”“頑固”本是貶義詞,這裏采用加引號的方法,化貶為褒,不僅闡明了全黨全民要有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信念,而且具有幽默風趣的表達效果。
②別解別解是先在字麵上與對方的觀點保持一致,接著便對詞語作出另外的解釋,從而表達出特殊的感情。如魯迅在《憶劉半農君》中寫道:
那些人們批評他的為人,是:淺。
不錯,半農確是淺,卻如一條清溪,澄澈見底,“縱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體的清。
在這裏作者先是似乎同意認為劉半農“淺薄”的觀點,但隨即又對這個詞語作了另外的解釋,即“淳樸”、“率直”、“真誠”。這就使“淺”這個原為貶義的詞語具有了褒義,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劉半農人品的欣賞。
③望文生義望文生義是指故意使用詞語字麵上的意思,改變原來的意思和感情色彩,為新的表達內容服務。如郭沫若在《科學的春天》中寫道:“既異想天開,又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的風格。”“異想天開”本來的意思是貶義,指想法離奇,不切實際,在這裏卻化貶為褒,指“敢想敢幹”。
2.劃分段落層次的6種技巧
(1)緊盯一個重要的關聯詞當你求別人辦事、別人表示願意幫忙時,你最怕聽見哪個詞?當老師找你談話、表揚你最近很有進步時,你最擔心聽到哪個詞?當你的同學對你提出的要求擺出一大堆困難時,你最希望他說出哪個詞?也許你被這一連串的問題問蒙了,一時不知如何回答。不要緊,我告訴你,這個詞就是“但是”。因為它代表的是意思的轉折,是成績與缺點、很想幫忙與愛莫能助、有許多困難與盡一切力量之間的轉折點。
我們在劃分段落內部的層次時,也應該注意這樣的轉折點,因為從這一點起,這段話的意思就要發生轉換,從一個意思變到另一個意思,而這裏,正是需要劃分層次的地方。
(2)把握標誌時間、空間轉換的詞語在記敘或說明性的文段中,作者安排材料的順序可能是時間順序,也可能是空間順序,這種順序體現的就是作者的思路,因此,閱讀時,應特別注意標誌時間、空間轉換的詞語,這些地方往往是要劃分層次的。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