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活豐富多彩,並不等於每一個同學的生活也必然是多姿多彩的。誰要是隻把自己關在屋裏死讀書,誰就會失去接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的機會。誰要想接觸豐富的社會生活,誰就應該投身到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去。比如:積極參加興趣小組的唱歌、跳舞、繪畫、書法、體育活動等,從事科技製作、養植花草、飼養動物;走出校門參觀、遊覽、訪問,多看優秀的課外書、電視、電影、戲劇,等等,這樣就解決了“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個人生活單調、呆板”的矛盾,豐富了知識,開闊了眼界,陶冶了情操,也就從根本上開發了寫作的源泉,獲取了第一手的寫作素材。
有的同學的生活也很豐富,去的地方也不少,但是寫起作文來仍然很費勁,這就是由於他們對生活中所看到的一切熟視無睹,把寫作的材料都放跑了。
因此,家長們在為孩子創造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的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孩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廣泛地積累寫作的素材。
(2)持之以恒,積累生活中間接的寫作素材積累就意味著一點一滴、日積月累,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積累間接材料(如剪報、摘抄、心得體會、內容提要),主要是多看書、勤做筆記,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材料隨時記下來,時間長了,自然會積累起大量豐富的材料,作文時就不愁沒內容可寫了。
不少同學把自己積累材料的本子叫“采蜜集”、“浪花集”、“拾貝集”,等等。
總之,家長們應盡可能引導、提高孩子認識客觀世界的興趣,通過外出旅遊、參觀、閱讀書刊等途徑,開拓孩子的視野,使之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
5.訓練孩子的選材能力
選材,是寫好作文的重要環節。生活中的材料既豐富多彩,又平凡瑣碎。父母親要指導孩子分辨哪些材料是有意義的、積極上進的、生動有趣的,哪些材料是沒有意義的、消極的、無聊乏味的;要學會選擇有意義的、積極正確的、生動有趣的、新鮮別致的材料作為寫作的理想材料。同時,在具體的選材過程中,由於作文命題的要求不同,對所選的材料又要做具體分析。這些都要求家長們及時地進行指導,從而培養孩子們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的能力。
選材能力訓練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是:
√ 全麵理解題目的意思。理解題目是選材的前提,隻有明白了題目所要表達的內容,才能圍繞中心選擇合適的材料。
√ 抓住題目的關鍵部分。題目的關鍵部分是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隻有抓住了關鍵才能把最得力的材料用在最恰當的地方。
√ 掌握題目要求的範圍。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一定的範圍,如寫的是夏天,那麼,其他季節的材料就是範圍之外的材料。隻有把題目所要求的範圍把握住了,才能合理地使用材料,不至於下筆千言,離題萬裏。
下麵這篇短文,在選擇材料上就有一些問題:
一個愛勞動的同學我們班有位同學叫李明,他可愛勞動啦!我倆是同桌,他是我的好朋友。
昨天,我們班大掃除,李明盡找重活幹。我不願意給桌椅“洗澡”,那多髒啊!李明卻幹得歡極了。後來我擦黑板,一不小心,釘子把我的手劃出了血。李明看見了,立刻找老師要來紫藥水,並且用他的新手帕給我包好。他可真是我的好朋友啊!
後來,老師表揚了李明愛勞動的事跡。李明不但不驕傲,還紅著臉說:“別表揚我,這是我應該做的事!”他多虛心啊。
這是一篇典型的不能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的作文。題目要求寫的是“愛勞動”的同學,因此就必須圍繞“愛勞動”這個中心來選擇材料。但是除了文中很少一部分內容反映了李明愛勞動的特點之外,其他材料不是寫李明關心別人,就是寫李明虛心的品質,這些都與“愛勞動”的中心無關。正因為選材沒能抓住題目中“愛勞動”這個關鍵,致使材料選偏了,重點不突出,從而寫成了一篇不成功的作文。
6.培養孩子謀篇布局的能力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結構,謀篇布局就是如何安排好文章的整體結構,從而使一篇文章讓人讀起來感到完整、流暢、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