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幫助孩子學好數學的有效方法(1)(2 / 3)

孩子們在幼兒園裏就開始向往校園生活,做著美麗的上學夢,所以說孩子們在上學之初對於學習是很有興趣的。可是在學習過程中,他們遇到了困難,受到挫折,有些家長不顧他們的實際,強製學習,使這些孩子產生自卑感,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材料,逐漸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甚至厭倦學習,學習成績自然每況愈下。

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感到跟不上時,家長應重視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一步一步地扶持他,逐步提高他的學習積極性。

——家教忠告

學習成績往往是家長們關心的焦點,也是孩子們學習興趣的敏感點,因為在孩子們眼裏成績好就有興趣、愛學,成績差就沒興趣、不愛學。很多家長通過孩子的學習成績,及時進行分析輔導,一方麵,找出孩子學習上的漏洞和能力上的不足,另一方麵,鼓勵孩子樹立信心,加倍努力。然而,也有個別家長,平時不能耐心細致地輔導孩子學習,或者無暇顧及,但當看到孩子的成績不好時,輕則高聲斥責,重則大打出手。某雜誌上曾刊登過這樣一封小學高年級學生寫給編輯的信:

——救救我這個可憐的孩子

父母們大概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我的父母也不例外。節假日的玩樂根本不屬於我這個可憐的孩子,每天吃完晚飯,媽媽就把我“監禁”在屋裏,連上一趟廁所也不能多待一會兒,我覺得自己掉進了課本的淤泥深淵,再也沒法上來。這次摸底考試我隻得了90分,可以說名落孫山,下午放學,我連家都不敢回。我想到出走,可我知道那會遇到更慘的事情。我想到死,可我還小。我一天到晚顛三倒四的,嘴裏嘟嘟囔囔,以前活潑的我到哪裏去了?我有時很羨慕小螞蟻,它們能幹想幹的事情,救救我,連一個小生靈都比不上的可憐的孩子……學習成績隻能通過引導、輔導來提高,強製是難奏效的。然而,有的家長平時不去幫助和引導孩子學習,在孩子成績不理想時,動輒棍棒相加。其實,打罵孩子隻能挫傷孩子的自尊心,而並不能達到使孩子提高成績的目的。孩子在強大的壓力之下,隻會暫時屈從,他們怕的不是自己的錯誤,而是體罰本身。這樣就會使孩子變得愛說假話,出現考試成績差了不告訴家長,或改分數、模仿家長筆跡簽字、逃學等不良後果。

如果家長真正希望孩子學習不斷進步,取得好成績,就應該克製自己,注意引導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其學習興趣。

2.如何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1)玩中學

所謂的玩中學,是指通過生活中一些有趣的問題,引起孩子的極大興趣,使孩子在玩中產生求知的欲望,在玩中學習數學知識。

如,孩子在學習圓的知識時,家長可製作一些各種不同形狀的輪子,並在做演示的過程中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見過各式各樣的車,它們形狀各異,性能不同,但是車輪為什麼都是圓的呢?”“為什麼圓形就能夠平穩地轉動呢?”這樣通過問題來提高孩子學習興趣。然後家長在孩子回答不出時再將圓的知識講解給孩子,使他知道因為圓周上每一點到圓心的距離都相等,所以它轉起來很平穩。反過來,孩子們也就知道了方形、橢圓形等轉動時為什麼不平穩了。

其實生活中數學現象很多,如外出乘車,天氣很熱,母親女兒一起吃冰淇淋時,母親可以問:“一盒冰淇淋我們和爸爸一起吃,該怎麼分呀?”女兒用小勺把冰淇淋劃分成三份,母親可以就此說:“很對,我們三個人每人吃這盒冰淇淋的三分之一。”並告訴孩子,三分之一在數學上記作13。

數學的概念、數學的現象就存在於我們生活之中,隻要我們去發現、去利用,使孩子們從小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啟迪,孩子定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2)參與探索活動、獲取成功體驗

數學是愉快教育的源泉,因為數學知識本身邏輯性很強,孩子的學習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一過程隻有通過他們自身的探索和實踐來完成,才會產生滿足的愉快感、成功的喜悅感。而這種情感體驗將會激發孩子更高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不斷地去追求新的成功。

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數學時應盡力為孩子創設參與探索活動的機會,使他們獲取成功的體驗。

例如,輔導孩子複習簡便運算時,可以采取如下的方法:

先出兩道比較容易的簡算題,讓他們說出簡算的方法。

8×3×125可以進行簡算,先用8乘以125得1000,再乘以3,結果是3000。

2.5×6×0.4也可以進行簡算,先用2.5乘以0.4得1,再乘以6,結果是6。

這是很淺顯的簡算題,如果把題目改成24×125,2.5×2.4,怎樣進行簡算呢?方法當然是:

24×125

=8×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