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訓練孩子“歸納與演繹”能力的方法
歸納是從特殊到一般,演繹是從一般到特殊的數學思維方法。
小學數學中許多概念、性質、法則、規律,都是通過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思維而形成的。如教小數除法時,家長可通過下列方式指導孩子進行歸納思維。
(1)提供同類材料讓孩子計算:
16.5÷0.516.5÷0.1516.5÷0.5516.5÷0.0316.5÷0.1116.5÷0.033(2)要求孩子觀察分析每一算式中被除數、除數、商的特點。
(3)指導孩子進行比較:①每個算式的商與被除數的大小有什麼關係?②6個算式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4)指導孩子進行歸納:從以上的分析中看出,被除數與商的大小關係有怎樣的規律?
另外,質數、合數的教學,純、混循環小數的教學等,均可采取以上形式,訓練孩子歸納思維能力。
理解概念、領會原理、掌握方法,不僅要經曆由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而且要經曆從一般到特殊的演繹過程。有的家長往往滿足於結論或結果的正確,忽略對於怎樣把一般原理運用於個別事例的演繹思維過程的觀察。而多問幾個“為什麼?”要求孩子回答,或敘述是怎麼想的,則是發揮語言思維工具的作用,使演繹過程外化並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從而采取有效控製的途徑,這樣便能訓練孩子的演繹思維。
例如有位家長在教過小數的性質後,讓孩子完成這樣的練習:
下麵各數的“0”哪些能去掉?哪些不能去掉?
0.90,0.300,1.8000,5.780,0.00040,102.020,60.06這位家長沒有讓孩子簡單地一答了事,而是在“為什麼”的追問中,追出孩子的思維過程。
孩子回答:因為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所以能去掉;不在小數的末尾,所以不能去掉。粗看,演繹振振有詞;細考,過程卻不嚴謹。於是這位家長又追問:“這裏有添上0的情況嗎?怎樣說才更準確呢?”在重新說理中,孩子把大前提中的“添上0”省略了,完成了嚴謹的演繹推理過程。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表達的含混意味著思維的模糊。像這位家長就能潛移默化地訓練了孩子的演繹思維。
五、幫助孩子提高計算和解題能力
思維能力的強弱,是影響孩子吸取新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重要因素。通過數學訓練來加強孩子的思維能力,則是一個十分有效的途徑。
1.怎樣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
計算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原因是孩子們認為計算好學,一聽就會,隻要細心點兒,一定能算對;而家長們認為計算不需要輔導,隻要細心點兒,就不會出錯了。於是每次看到孩子計算有了錯,就批評說:太粗心了,下次注意。可下一次怎麼樣呢?照錯不誤。
四則運算是小學階段計算錯誤率最高的一部分內容。因為它是計算知識的綜合運用。步驟多,計算繁,有時一步不慎,就會導致前功盡棄。而這部分知識又是計算數學的重點和難點。
為使孩子更好地掌握這部分知識,提高計算速度和正確率,家長應從知識、心理和技巧三個角度對孩子進行具體指導。
——家教忠告
(1)知識上查漏補缺,具體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