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幫助孩子學好數學的有效方法(3)(1 / 3)

提高四則混合運算的準確率,不應盲目地進行機械訓練,搞題海戰術,這樣做的結果是題做得越多,學生越漫不經心,成效不大。

我們應該通過孩子的演算總結歸納出他們知識上的漏洞,尤其要對計算錯誤率高的孩子,更應進行耐心細致的輔導。

隻要細心分析每一道題,都會發現錯誤的產生是因為某一法則概念掌握得不熟練、不正確。

而個別計算常出錯誤的孩子,隻要把他每次錯誤的原因記錄下來,就會發現他不是因為粗心才出錯,是因為某一部分知識有漏洞,這樣家長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幫他補上知識盲點,提高計算能力。

如:有的孩子小數加減法計算易出現9.6-6=9,4.8+2=5這樣的錯誤。

有的孩子帶分數與整數的加減法計算易出現5-213=314這樣的錯誤。要養成及時改錯、自覺查找錯誤原因的習慣,因為知道自己錯在哪裏,才有可能注意克服。

(2)心理上分析原因,加強訓練

分析孩子產生計算錯誤的心理原因,有針對性地引導與糾正,是提高孩子計算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計算中產生錯誤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視覺遷移造成的感覺錯誤曾經有一個五年級的女學生——陳,人很聰明,上課反應很敏捷,很難的應用題,一經啟發很快就理解了,可是每次作業和考試中,不太難的題,她卻常出錯,這是為什麼?她是不是不認真,太粗心了呢?後來她的媽媽經過觀察和分析,找出了原因。是她的語文基礎不好,閱讀能力差,不長的一道題,她都讀不順,這樣就妨礙了她對題意的理解。後來她媽媽就經常輔導她讀書。隨著閱讀能力的提高,她的理解力漸漸加強了,應用題出錯也漸漸少了。

學生進行運算,首先是通過感覺器官感知數、符號或數和符號組成的算式,即看題、讀題、審題。但是,有時由於急於求成,注意力不集中,觀察不仔細,因而獲得的表象就是錯誤的,這時感知的錯誤就會使信息失真。同時,看完、讀完題目,算完得數以後,要把題目、得數抄在作業本上或試卷上,這時由於視覺遷移,又會造成感知上的錯誤。

如把1.243抄成1.234,把3546÷7抄成3456÷7。這就是說,學生看數時,不去感知整個數值,而隻是憑數目的模糊表象來寫,這就是容易發生以上錯誤的原因。

其實這也是一個能力問題,是閱讀能力、瞬時記憶或暫時記憶的能力問題。為什麼有的人能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就是閱讀能力強,記憶能力強;而有的學生短短不到十個字的一句話,讀起來要打三個磕,這樣的學生做題速度一定慢,而且易抄錯符號、抄錯題。

輔導孩子訓練的方法就是多讀題,要求讀得準、快,還可以讀一些報紙上的文章。隻要能夠持之以恒,定會大見成效。

②強信息產生的思維幹擾

強信息思維在大腦中容易留下深刻印象,有時不易消失,一遇時機,這種思維痕跡就會使孩子的思維受到幹擾。

如:800÷25×4由於25×4=100,這是一個強信息,所以在計算時,受這個強信息的幹擾,就可能造成運算順序錯誤,即800÷25×4

=800÷100

=8

再如下題中,受到湊整數一般都是整十整百的強信息幹擾,出現6.3+2.7等於10的錯誤。

6.3×1.2+1.2×2.7

=1.2×(6.3+2.7)

=1.2×10

=12

這時家長們更易責備孩子粗心,而實際上這類錯誤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家長可設計這樣的練習來訓練孩子對強信息的排除心理:

85+15×2-100÷25×499+1×(5×4÷5×4)(75+25÷5)×100-10025+75×[(75+25-75+25)÷25]以上這些題目,很易使學生受到強信息的幹擾,引起學生思維,這樣既能強化運算順序的訓練,又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