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6~12個月,會識別,能模仿,要說話(2)(3 / 3)

“好冷好冷下雪了,結冰了,房頂變成白的了,大地成了滑雪場……”寶寶一定要看一看漫天飛舞的雪花,摸一摸積雪,用眼睛和小手感受到生命中的第一個冬天。

小貓、小狗什麼樣

給寶寶看圖片,告訴他這個是小貓,小貓有什麼基本特征——“小貓咪,眼睛亮,長胡須,咪咪叫,專在夜裏抓老鼠。”

那個是小狗,小狗有什麼基本特征——“小狗狗,鼻子靈,腿腳長,跑得快,臥在門口啃骨頭。”

媽媽可以帶寶寶出門去觀察生活中的小貓、小狗,和圖片中的形象聯係起來。鍛煉寶寶的認知能力、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

寶寶膽子大起來

見到陌生人表現得落落大方的寶寶似乎比認生的寶寶少很多。認生是指寶寶遇到不熟悉的人就緊張和恐懼,不讓人抱,甚至會放聲大哭,掙紮著想要離開“恐怖的環境和可怕的人”。

認生的表現是一種心理活動,有規律可循:

性格內向的寶寶比性格外向的寶寶→

不經常接觸人的寶寶比經常接觸人的寶寶→

→更容易認生

所處環境單一的寶寶比所處環境豐富的寶寶→

過分戀母(父)的寶寶→

作為父母,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外向些,不那麼認生才好。其實,寶寶認生從側麵提醒了你,寶寶的心理素質要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鍛煉。這麼重要的事情,卻常常被很多家長所忽視。

以上四種原因造成寶寶認生,那我們就從這四方麵入手解決就可以了。

①給寶寶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並肯定他的所作所為,提高自信,減少挫敗感,

讓性格變自信、豁達、開朗、友愛、勇敢,在將來的社會競爭中健康和幸福地

生活。

②家裏來了客人,一定要帶寶寶出來見客。剛開始就讓客人抱寶寶,寶寶一定會恐慌的,還是由媽媽抱著寶寶先在遠處觀望一會兒,鼓勵他與生人相處,逐步打消焦慮和恐懼的心理。

③經常帶寶寶外出,公園、健身樂園、動物園都是不錯的地方,在那些地方,寶寶有機會接受新環境的刺激,有機會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和不同的人。

④不要太嬌慣寶寶,適當“冷處理”寶寶的那些矯情的要求,雖然他還不會說話,但一定會用肢體語言或哭鬧“說出來”的。什麼事都講究適度,對母親的依賴也如此。

正確對待寶寶的“戀物”心理打個比方,如果寶寶吃飯、睡覺、玩耍、外出都要那隻粉紅色的、有草莓味兒的抱抱熊陪伴左右的話,就這麼簡單,他,戀物了。

拜托拜托,先別帶著有色眼鏡看待寶寶的戀物,這和我們成人世界的戀物癖根本就是倆概念!

成人世界的戀物癖真的是受了什麼刺激之後才發展成的心理疾病;寶寶的戀物,注意,沒有“癖”字,那隻是在尋求一種安慰,確切地說,是尋找一種安全感,可能是你沒有給到位的那種安全感。不如趁此機會自我反省一下吧,再趁機鞏固一下家庭成員之間已經建立起來的依戀關係吧,或許它還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穩固。

當你想明白了,再回看看寶寶的戀物心理吧!

隻要寶寶的行為、情緒等方麵發育正常,你就沒必要一定要把那隻粉紅色的、有草莓味兒的抱抱熊從他身邊拎走,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持那隻小熊清潔衛生。

人的成長曆程都是從一連串的依賴逐漸過渡到獨立的。

想想看,你我的幼年,誰沒有一兩位“一直支撐著自己”的玩具朋友呢?我們成年後心理大都再正常不過了吧?

這個年齡段,完全可以戀一戀。

懂分享,不自私

道具準備:一盤小橘子

方法:讓寶寶從盤子裏拿一個小橘子,跟寶寶說:“寶寶乖,這個橘子先給媽媽吃可不可以啊?”遞給媽媽之後,趕緊讓寶寶拿一隻,問寶寶:“這隻分給爸爸吃,行麼?”寶寶遞給爸爸之後,你得立刻誇獎寶寶:“我的寶寶真懂事!”之後馬上拿一個給寶寶放在手裏。

目的:鍛煉寶寶用手的能力,增進親子關係。

提醒:你要明白,讓寶寶學會與別人分享,養成不自私的習慣對他以後的人生意義重大!當然,這其間寶寶還能小有成就感哩!

提高一下——當家中來客人時,可以試著讓寶寶遞東西給他們,鍛煉寶寶不認生,形成開朗的性格。

備注:剛開始時,有的寶寶可能不願將第一個小橘子遞給別人,沒關係,可以把次序暫時顛倒一下,隻要能讓寶寶做到“願意分享”,以後還有時間培養他“不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