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宴請,熱菜(1 / 1)

第六道菜是黃山臭鱖魚,當然這道菜屬於徽菜,黃山派的施遷吃了一口都感覺到很好,可見小當家的功夫了得。王猛山說:好久沒有吃到我們黃山的臭鱖魚了,我還以為我要回黃山才能吃到呢!說完王猛山哈哈大笑,端起酒杯敬了王金開和畢道迎一杯酒。

第七道菜是東坡肉,烹肉之法在其《燉肉歌》中可見奧妙:“慢著火、少著水,柴火罨焰煙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回贈肉”的特點是鮮香醇厚,油而不膩。蘇東坡在徐州留下了四道名菜,除回贈肉外還有金蟾戲珠、五關雞、醉青蝦、後人將這四道菜稱之為“東坡四珍”。如今在徐州街頭的各家飯莊,您仍然可領略到東坡肉帶給您的回味無窮的滿口醇香。百裏追風吃了一塊肉說:這肉看起來這麼的肥,但是吃起來一點都不膩,他從心裏麵由衷的佩服起小當家。

第八道菜是道蒸菜,名字叫‘剁椒魚頭’這道菜很辣,食材取之於萬佛湖的胖頭魚的魚頭,剁椒適量、高度白酒1大匙、胡椒粉少許、料酒1大匙、蒸魚豉油1大匙、油適量、鹽適量、薑適量、蔥適量,用蒸鍋蒸上汽一炷香的功夫即可。秦華華喝了一口茶,吐著熱氣說:哇!這魚怎麼這麼的辣。司空雲笑著說:秦弟,看來這麼多年你對辣還是不感興趣。

第九道菜是地地道道的北京烤鴨,相傳,烤鴨之美,是源於名貴品種的北京鴨,它是當今世界最優質的一種肉食鴨。據說,這一特種純北京鴨的飼養,約起於千年前左右,是因遼金元之曆代帝王遊獵,偶獲此純白野鴨種,後為遊獵而養,一直延續下來,才得此優良純種,並培育成今之名貴的肉食鴨種。即用填喂方法育肥的一種白鴨,故名“填鴨”。不僅如此,北京鴨曾在百年以前傳至歐美,經繁育一鳴驚人。因而,作為優質品種的北京鴨,成為世界名貴鴨種來源已久。

明初年間,老百姓愛吃南京板鴨,皇帝也愛吃,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就“日食烤鴨一隻”。宮廷裏的禦廚們就想方設法研製鴨饌的新吃法來討好萬歲爺,於是也就研製出了叉燒烤鴨和燜爐烤鴨這兩種。叉燒烤鴨以“全聚德”為代表,而燜爐烤鴨則以“便宜坊”最著名。金陵烤鴨是選用肥大的草鴨為原料,淨重要求在2.5公斤左右。

據說,隨著明成祖(即朱棣)篡位遷都北京後,也順便帶走了不少南京裏烤鴨的高手。在嘉靖年間,烤鴨就從宮廷傳到了民間,老“便宜坊”烤鴨店就在菜市口米市胡同掛牌開業,這也是北京第一家烤鴨店。而當時的名稱則叫“金陵片皮鴨”,就在老“便宜坊”的市幌上還特別標有一行小字:金陵烤鴨。

另一桌的一位官員說:真的沒有想到小當家的烤鴨技術,可以媲美皇宮裏的禦廚了。王金開高興的說:我倒是有這種想法,把小當家推薦給皇上,王金開是個善良的人,年輕人就應該要往高處看,往高處走,很早的時候王金開就有這種想法:小當家和他的姐姐是兩個可伶的小孩,他也想他們倆以後有更好的翻身機會。不過小當家和王金開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我做菜不是為一個人所做,是為了天下人都能感受到食材和舌尖上的享受,讓生活有滋有味。

第十道菜是四喜丸子,取五花肉500g,荸薺150g,蔥薑蒜適量,雞蛋2個,花椒十幾粒,八角1個,大蔥半個,鹽1茶匙,有機醬油3大勺,熱水1碗,雞精少許,白胡椒半茶匙,料酒1勺,澱粉1勺,白糖1勺。

做法:將豬肥瘦肉切成4毫米見方的丁;南薺削皮,與玉蘭片均切成3毫米見方的丁,一起用沸水氽過;大蔥白從中劈開,切成長6厘米的段。碗內放肉丁、南薺丁、玉蘭片丁、蔥薑末、醬油15克,精鹽5克,紹酒5克攪拌均勻,用手團成4個大丸子;雞蛋清、精鹽、濕澱粉35克放在另一碗內調成蛋糊待用。

烹調:炒勺放中火上,加白油燒至五成熱,將丸子逐個蘸滿蛋糊下油,炸至八成熟時用漏勺撈出。砂鍋內放大蔥白墊底,丸子放上麵,加清湯、醬油、薑片,在中火上燒沸後,撇去浮沫,移至微火上燉至湯剩一半時,取出蔥薑不要,把丸子撈至湯盤內。燉丸子的原湯倒入湯勺內,燒沸後用濕澱粉勾芡,加入紹酒、花椒油攪勻,澆在丸子上即成

這道四喜丸子是今天宴請的壓軸菜,眾人都吃的很開心,畢道迎很感謝能交道王金開這樣的好朋友,他從心裏麵發誓一定要把‘戒賭館’開下去,他要拯救更多的人,就像小當家一樣,把美味帶給人間最需要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