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目前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0%,按國際通行標準,已步入老齡化社會階段。雖然大多老人衣食無憂,但子女多忙於工作,無法陪伴老人,老人生活寂寞、孤獨,缺少精神安慰。一些老人由於念子心切,獨自在房間徘徊等待,往往會引發激烈的心理衝突。
處理這種問題應從心理著手,幫助老人擴大社交圈。比如多結交同齡的朋友,多參加老年人聚會,和老年人一起參加體育鍛煉等,都能很好的化解老人內心的孤獨感。
有一位老人的愛人突然離去了,他很傷心,之後他的麻將友們逐個來安慰他,並組成了一個團隊。每天吃過中午飯後,這位老人就會習慣性地拿起電話,逐一給每個牌友打電話約大家出門搓麻將,這幾乎是他獨居生活中惟一的娛樂方式。如此,這位老人不感到孤獨,生活也很愉快。
這位老人的生活很儉樸,但是他打起電話來卻一點都不“節約”,他一個人每個月交付的電話費高達七八十元,相當於一個普通家庭話費的月開支。老人說:“大部分都是打給孩子和老牌友的,其實,也沒什麼特別重要的事。”其兒媳也說,老人在電話裏講的都是無關緊要的話,常常提起電話就問兒孫:“今天忙什麼呀?”一天都要問好幾遍。而他給牌友的電話則更瑣碎,都是問一些諸如“今天輸了贏了?”“跟誰打牌呀?”之類的話題。
對於公公的這些行為,兒子和兒媳婦一點意見都沒有,鄰居也說,老人的兒孫都非常孝順,他的兒子每天下午都要過來看老人,有一陣子老人身體不好,孫子也搬過來照顧老人。老人也說:“我兒子非常孝順,媳婦也常常過來幫我弄衛生。”
俗話說“少時夫妻老來伴”,我們是希望每對老人都能和睦幸福,但是卻不能阻止有些老人的喪偶現象,對於因喪偶而發生孤獨的老人們,我們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幫助他們走出這種孤獨的心境。至於他們做出的一些過分行為,我們應首先想想是不是自己哪裏做得不夠好,然後再想如何去解決。如果一切工夫你都下了,卻沒有什麼好的效果,那麼一切都以家庭為主,必要的時候走上法庭,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