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37歲),任黃埔軍校校長兼粵軍參謀長。
1925年(38歲),第一次東征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第二次東征任國民革命軍總指揮。
1926年(39歲),中山艦事件,打擊中國共產黨人,任國民革命軍北伐總司令。
1927年(40歲),另立“國民政府”,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到1930年被殺共產黨員超過百萬。同年與宋美齡結婚。
1928年(41歲),任南京政府主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兼軍事委員會主席。二次北伐,日軍發動濟南慘案一千多人遇難,蔣繞道而行。
1929年(42歲),以裁軍為名義召開“編遣會議”。蔣桂戰爭爆發。
1930年(43歲),蔣、馮、閻中原大戰爆發,死亡30萬人。
1931年(44歲),對中國工農紅軍發動軍事“圍剿”。囚禁反蔣領袖胡漢民,5月汪精衛、孫科等人成立廣州國民政府和蔣介石南京政府相對抗。九一八事變東北淪喪。同年長江淮河洪水成災死亡14萬人。1933年(46歲),簽訂《塘沽協定》。蔡廷鍇等在福建發動軍事兵變“閩變”,蔣加以鎮壓。1936年(49歲),6月,廣東軍閥陳濟棠和桂係李宗仁發動武力叛變“兩廣事變”。12月,楊虎城和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蔣被迫簽訂抗日協議。
1938年(51歲),當選為國民黨總裁。蔣介石為阻止日軍炸開黃河使黃河改道89萬同胞遇難。蔣下令火燒長沙兩萬人遇難。
1939年(52歲),任“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發動抗日戰爭期間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1年(54歲),製造“皖南事變”,正式對日宣戰。
1942年(55歲),任中國戰區最高統率,派軍支援緬甸。河南大饑荒,300萬~500萬人死於災難。
1943年(56歲),1943年初派中央軍進軍新疆,奪取新疆的控製權。代表中國簽署《開羅宣言》。
1945年(58歲),日本投降抗戰勝利。拒收琉求,撕毀《雙十協定》。
1946年(59歲),承認外********。同年內戰爆發。
1947年(60歲),向陝北、山東實施重點進攻,製造“五·二O”慘案。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
1948年(61歲),在“國民大會”上當選為“總統”,實行“幣製改革”引發惡性通貨膨脹。
1949年(62歲),被迫宣告“引退”敗走台灣,帶走大量黃金儲備。
1950年(63歲),複職“總統”。
1952年(65歲),進行“反共抗俄總動員”。簽訂“日台和約”,放棄日本戰爭賠款。
1954年(67歲),與美國簽訂《共同防禦條約》。1955年(68歲),炮製孫立人兵變案。
1957年(70歲),宣布台灣海峽進入緊急作戰狀態。
1958年(71歲),引發“金門炮戰”。
1960年(73歲),再次當選“總統”。
1967年(80歲),頒布教育改革訓令。
1968年(81歲),指示興建大鋼鐵廠,建設南北直達公路。
1969年(82歲),實行“黨政革新”為蔣經國接班鋪平道路。
1970年(83歲),反對“********”,反對“********”,堅持“一個中國”。
1971年(84歲),聯合國宣布不承認蔣介石政權。
1974年(87歲),派蔣經國主持黃埔軍校五十周年活動。
1975年(88歲),在台灣台北逝世。
6人物評價
蔣介石一生中25個罕見瞬間!(25)?中國有“蓋棺論定”之說。人死之後,其曆史地位基本就確定了。但重要的曆史人物往往“蓋棺”而不能“定論”,蔣介石即為一例,在他過世之時,海峽兩岸對他的評價有著天壤之別。他過世30多年了,無論在政界還是學界圍繞他的爭論從未停止過:在台灣,對他的評價經曆了從“神化”到“醜化”的過程,甚至掀起過一些政潮;在大陸,對他的評價則經曆著從“漫畫”到“寫實”的過程。現實政治的演變與檔案材料(尤其是“蔣中正總統檔案”與“蔣介石日記”)的不斷開放,使得有關蔣介石的研究成為持續的“熱點”。
作為一個政治家和政治領袖,蔣介石是一個戰術家而不是一個戰略家。他比他的競爭對手們略高一籌並善於控製他們。但是,盡管他統治了中國人口的大多數。但他實際上不了解整個政權的社會基礎。對蔣介石的一生進行總結。蔣介石有自己的勇氣、精力和領袖品質,他不僅是一個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從希臘悲劇的意義上講。他也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他的悲劇是他個人造成的。——布賴恩·克羅澤
蔣介石不是大獨裁者,他缺乏作獨裁者的工具。他也不可能成為民主鬥士,他縱有此宏願,也無此機會——黃仁宇
8文摘蔣介石的父親是鹽商。其兄蔣介卿出身廩生,所以他在幼年時,便擠入上層剝削階級中找尋“前輩”與“友好”,作為自己向上爬的社會基礎。溪口玉泰鹽鋪與太昌鹽酒店及肖鎮永興行鼎足而立,三店老板世交頗厚,所以太昌的毛穎甫和永興的孫昭水便成為蔣介石的父執。蔣在留日期間,曾得毛穎甫多次資助,後來蔣爬上政治舞台,令毛的長子毛慶祥為北伐軍總司令部機要秘書,後來又升任為軍委會機要科長。毛穎甫本人寧波法政學堂出身,後來蔣派他為監察委員,在家坐享“清福”。孫昭水之子孫表卿少年中舉,舊學頗具根底,對儒家學說有獨到之處,蔣介石對他十分敬重,不時送些禮物給他,但隻是“敬而不親”。一九二九年以後,蔣給他掛上一個行政院參議的名義,以示籠絡。
肖王廟孫姓中尚有一個進士小身的孫鏘(號玉仙),與蔣介石的舅父孫琴風隔河而居。蔣幼年時到孫家探望舅父,必至孫鏘家做客,與孫鏘的四子孫星環、五子孫洞環是總角交。孫星環一度與蔣介石在浙江武備同學。二次革命時,蔣在陳英士手下當滬軍團長,孫星環為該團第一營營長。討袁戰役失敗後,蔣逃往日本,孫星環在浙軍陳儀師下任連長。蔣任黃埔軍校校長,邀孫在該校編譯館任事,旋又改任為第一軍第二師(師長劉峙)參謀處長。北伐時調任總司令部高參。南京成立憲兵團時,孫任團長。陳誠出任南京衛戍司令,憲兵團劃歸陳誠指揮,孫星環改任為鎮海要塞司令。其弟孫洞環考取浙江省留日官費生學醫,在日本與蔣介石、楊誌春(後任總司令部軍械局局長)等五人結拜兄弟,畢業回國後,任北京政府熱河陸軍醫院院長,北伐時被蔣介石羅致為總司令部軍醫處長。北伐後,孫一度擔任陸軍醫院院長。蔣取得政權,地位逐步鞏固後,對孫洞環日漸疏遠,隻給他一個少將高參的閑職。其兄孫星環,鎮海要塞司令卸任後,閑居奉化,於抗戰時,懇俞濟時代向蔣介石求職。蔣問陳布雷浙江省政府委員可有空缺,陳與孫家向有世交,批呈謂:“雖無空缺,但可增補。”蔣即批示委任孫星環為浙江省政府委員,著其立即離奉赴雲和報到。
肖王廟孫鶴皋,與蔣介石相交頗早。孫留學日本,是學經濟的。他在上海從事投機買賣,與本家孫性之及奉化同鄉應夢卿諸人合開滬海證券號,並為物品交易所的常務董事。蔣介石在上海與戴季陶、陳果夫經營投機交易時,蔣自己不出麵,多委托孫鶴皋為代理人,兩人沆瀣一氣,關係密切。蔣在廣州誓師北伐以前,孫鶴皋前往投靠,北伐軍光複武漢,蔣委孫為武昌海關監督。寧漢分裂後,孫到南京任總司令部經理處副處長。北伐後,孫出任京滬鐵路局局長,旋又調任為津浦鐵路局長。孫上任不久,內定升任為交通部鐵道司長,被俞飛鵬向蔣介石告了一狀,談他在津浦鐵路局長任內貪汙有案,兼之孫有阿芙蓉癖。此後孫即投身金融界,抗戰時任重慶四明銀行總經理。孫鶴皋老家肖王廟起造孫氏新祠堂,耗資五萬多,全部由他捐助,可見其家底之厚。
蔣介石早期老師比較接近的是顧清廉,等到蔣地位煊赫不可一世時,顧已過世。其他老師,像竺景崧,後來被蔣介石任命為立法委員。毛思誠一直擔任總司令部及軍委會文書科長。據說,肖王廟孫鏘對蔣介石殺戮異己,妄動幹戈,深為不滿,屢次寫信給蔣介石,勸其愛惜生靈,此信例由毛思誠轉達,毛拆閱後,認為不宜轉呈,均私自撕去塞在字紙籠裏了。
鳳麓學堂第一任校長周枕琪,蔣登台後,委他為寧波煙酒專賣局局長、總司令部參議等職。其弟周枕琴,北伐前為黃埔軍校軍需部主任,一九二五年改任第一軍軍需處長,調東江總指揮部經理處長,北伐後,一度任浙省財政廳長。軍委會軍需署成立,周任軍需署長,一直到一九四二年病死在重慶任內為止。
蔣在奉化城內鳳麓、龍津兩校讀書時結識的同學和朋友中,江環清,奉化棠嶴人,本人早死,其子江慶裕為蔣侍從秘書。張席卿為奉化剡界嶺人,後來擔任北伐軍總司令部谘議。其子張紀雲為總司令部秘書。陳泉卿奉化船嶴人,是剡源鄉有名的大惡霸。其子陳式正,黃埔第一期學生,仗乃父與蔣有同學之誼,爬到師長職位。他以貪汙所得買田兩千餘畝。抗戰勝利後,他與人合辦普運長途汽車公司(行駛路線是從溪口到新昌一段),解放後逃往台灣。朱孔陽號守梅,商人出身,北伐時任軍需處副處長把很多同鄉安插在該處工作。北伐後,長期擔任浙江省政府委員。與朱孔陽同屬奉化城裏人的俞鎮臣,去廣東投奔蔣介石,被任為海山場主任,不久又提升為揭陽縣縣長。上任以前,為了索討舊“欠款”,被當地農民打死。蔣介石為他開了追悼會,後來又提拔他的長子俞國成為天津航政局長,次子俞國華為侍從秘書。
奉化人跟隨蔣介石爬得最高的,要算俞飛鵬。俞是奉化城裏人,父親當念盤(專門為喪事人家誦經超度的迷信職業者)。他青年時,當過體育教師,身體魁梧,大腹便便,望之若大商人,吹拍奉迎的功夫極好,經周枕琴、張席卿諸人介紹,與蔣介石搭上關係。蔣在滬軍當團長時,委俞為軍需之職,因貪汙被撤職。蔣介石的胞兄蔣介卿到廣東英德縣去當縣長時,經張席卿說項,俞被帶去當科長。由於在英德縣做事十分賣力,深得蔣介石重用。北伐軍出發後,他由經理處長,一直爬到兵站總監、交通部長、糧食部長等要職。其侄俞濟時,黃埔一期生,原任八十八師師長,一九四二年在重慶,由俞飛鵬推薦為蔣介石的侍衛長,以後又擢升為軍務局長,與陳布雷一文一武,操縱侍從室。俞濟時的哥哥俞濟民,也依仗乃弟的勢力,抗戰勝利後任浙江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長駐寧波,魚肉鄉民,有寧波土皇帝之稱。
蔣介石在寧波的早期朋友,陳方之跟隨蔣介石當過多年的軍醫處長及侍從醫官,林紹楷於一九二七年任寧波工務局長,林紹楠為國民政府駐台灣領事。關係較好的陳積澍(雲汀),蔣每次路過寧波,必到陳家去訪談。北伐勝利後,陳去找蔣,蔣叫他到杭州見浙江省代理主席蔣伯誠及財政廳長陳其采,弄到一個寧波洋廣稅捐局長,旋又調任為鎮海船貨稅局局長,最後於海門第七區營業稅局長卸職。蔣每年飭令軍需署送一筆幾百元年節,一直到一九四八年陳在寧波病死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