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作巔峰 世紀輝煌(1 / 1)

——令人難忘的五六十年代手繪電影海報

鑒·辨·賞

作者:朱浩雲

根據筆者的研究,在手繪的電影海報中,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創作的電影海報無疑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因為它成就了中國手繪電影海報的輝煌。時至今日,當人們再來欣賞半個多世紀前的經典手繪海報,仍能讓觀者產生強烈震撼和視覺衝擊力。那麼,為何五六十年代創作的手繪電影海報有如此魅力和魔力,筆者以為,主要反映在以下三個方麵:

首先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內眾多的畫家、美工師懷著滿腔熱情投身到電影海報的創作中,他們不計報酬,廢寢忘食,一絲不苟,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奉獻給海報藝術創作。據筆者觀察,那時藝術家創作中有兩支隊伍,一支筆者稱之為“正規部隊”,他們是中國電影係統的美工師。如著名美工師顏地、石天、樊楠(女)、王延陵、李念淑(女)、海雄、焦煥之、穀梅(顏地夫人)、何建國等,這些美工師都是舊社會過來人,繪畫功力深厚,有的盡管不是科班出身,全靠自學成材,像樊楠就是靠自學而走上美工師道路的。她創作的《六億人民的勝利》(紀錄片)、《南島風雲》(故事片)、《驕傲的將軍》(動畫片)、《楊門女將》(戲曲片)等海報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和衝擊力,並讓觀者看後回味無窮、刻骨銘心。至於顏地、石天、王延陵、李念淑、海雄、焦煥之、穀梅、何建國也是佳作迭出。另一支隊伍筆者稱為“特種部隊”,這部分藝術家主要是國畫家、油畫家、版畫家、漫畫家等,如蔣兆和、葉淺予、黃胄、關良、程十發、黃永玉、張仃、胡若思、詹同、趙延年、廖炯模、華君武、鬱風、蔡振華、鄭克捷、孟光、何孔德、陳逸飛、趙友萍、沈堯定等。如此眾多藝術家投身電影海報創作,這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

其次是電影海報的創作手法豐富多彩,除了過去常用的水粉畫和攝影外,又將國畫、油畫、白描、版畫、剪紙、連環畫、漫畫、雕塑、素描、年畫、版畫、卡通等運用到電影海報的創作中,如此眾多的創作手法在以往是沒有的,像版畫《紅色娘子軍》、《林衝》、《英雄小八路》、《毛主席和北京五十萬革命群眾共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八周年》國畫《早春》、《枯木逢春》、《不盡長江滾滾來》、《周信芳舞台藝術》、《中國花鳥畫》,漫畫《女理發師》,雕塑《白求恩大夫》、《貝多芬》,素描《誰是凶手》、《中日青年友好大聯歡》,連環畫《金銀灘》、《智取華山》、《列寧在十月》、《兩家春》,剪紙《金色的海螺》、《尤三姐》、《鋼琴伴唱紅燈記》,白描《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等海報讓人耳目一新、百看不厭。

再次是這一時期無論美工師還是藝術家都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經典海報,如美工師中被譽為“海報泰鬥”的顏地,他創作的《南征北戰》《梅蘭芳舞台藝術》(下)《劉胡蘭》《金銀灘》《保衛勝利果實》《翠崗紅旗》《內蒙人民的勝利》《葡萄熟了的時候》《大地重光》《光芒萬丈》《拾玉鐲》等眾多海報具有強烈的視覺張力,至今仍大受藏家的青睞和追捧。而石天的《趙一曼》、《人民的戰士》,王延陵的《智取華山》、《淮上人家》,李念淑的《衝破黎明前的黑暗》、《結婚》,焦煥之的《渡江偵察記》《梅蘭芳舞台藝術》(上)《抗美援朝》(與王延陵合作)。海雄的《雞毛信》《平原遊擊隊》《夜半歌聲》,穀梅的《土地》、《少年遊擊隊》,陳述的《鐵道遊擊隊》、《護士日記》,何建國的《梅蘭芳》、《姹紫嫣紅》等海報膾炙人口,經久耐看。同樣,其他門類藝術家創作的海報也是精彩迭出,像蔣兆和的《馬蘭花開》海報以寫實造型取勝,程十發的《枯木逢春》和《火燒圓明園》海報以線條取勝,《林則徐》海報以氣勢人物取勝,黃胄的《阿娜爾罕》以速寫人物取勝,關良的《周信芳舞台藝術》以神取勝,胡若思的《紅樓夢》以工筆色彩取勝,詹同的《女理發師》以人物誇張取勝。從中可以看出藝術家們八仙過海,各有千秋,各具特色,許多海報即使幾十年後重溫仍具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和衝擊力。

總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創作的手繪電影海報影響很大,不少可以說影響了一代人乃至幾代人,它令人難忘、令人回味、令人驕傲。如果用“創作巔峰、世紀輝煌”來概括,恐怕是再恰當不過了。(責編: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