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1 / 3)

遭遇“桃花運”沈陽的李醫生在他長期的性谘詢和性治療活動中,遇到了一件讓他哭笑不得的事:一個婦女向他訴說她在夫妻性生活中絲毫沒有感受到樂趣,他耐心地啟發了她。過了幾天,她又來了,說感覺好多了。他又進一步地啟發了她。過了幾天,她又來了,說她還想更好些,並對李醫生說:“醫生,我來和你試試好嗎?”李醫生嚇壞了,趕緊說:“不可以,不可以”徐兆壽:這是您在日記裏提到的一個故事,這種現象您遇到過嗎?劉:哈哈哈……這在心理學上叫“感情轉移”現象。當谘詢者懷著滿腔的痛苦來向你谘詢,當她覺得你那麼熱情、誠懇、關心、體貼地解決了她心理上的障礙時,她會覺得你是了解她的,是她的知音,繼而產生愛的感情,有些還會產生性愛的感情。這位李醫生遇到的就是這種現象。1988年我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一位G女士在讀了我的書後,來向我訴苦,說她的丈夫、一個大學教師怎樣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外和別的女人胡搞,則對她則實行性暴虐。有些事令人發指。我隻有同情和安慰。她問我,離婚好還是不離婚好?我堅決地說,應該離。兩個月後,她離婚了。我的思想壓力卻來了。我不知道我的建議對不對,但她我建議什麼就做什麼。她常常來編輯部找我,和我談得很開心,幾乎無話不談。我覺得有些不對勁了,編輯部裏的同誌也注意到這件事了。於是我就暗示她我很忙,以後多進行電話聯係。她明白了,再不來了。後來她出國了,連續兩年給我寄來聖誕卡,我都沒有回。就這樣斷了。徐兆壽:您感覺到遺憾嗎?劉達臨:不應該遺憾。這種事情我遇到的很多。徐兆壽:據說,心理學家在給病人進行治療時,病人的病往往好了,他自己卻“病”了。這也是一種轉移吧!你在早期工作時遇到過這種現象嗎?劉達臨:有。

中國首次性調查1989年至1990年,劉達臨主持了全國兩萬例“性文明”調查,並於1992年出版了書名為《中國當代性文化》的調查報告,這本調查報告被國內外評為“中國的金西報告”、“中國性科學的奠基之作”。一時間劉達臨聲名雀起,蜚聲四海。這次調查的對象是中學生、大學生、城鄉已婚者、性罪錯分子,涉及15個省市、24個地區。發出問卷21500份,回收20712份,回收率達到96.3%,其中有效問卷為19559份,合格率為94.4%。

在有效問卷中,中學生6092例,占31.1%;大學生3360例,占17.2%;城鄉已婚者7971例,占40.8%;性罪錯分子2136例,占10.9%。徐兆壽:這種調查,應該說在中國尚屬首次,在中國人的觀念中,“性”是一個一直回避的問題,我想,您肯定遇到了很多麻煩。劉達臨:1988年11月,我在進行中國第一次性調查之前,收到一封北京同行的來信,勸我不要搞大規模的性調查,他指出三大危險,一是政治上的,二是經濟上的,三是傳統觀念上的。我回信說,幹得成要試試,幹不成也要試試,盡力而為,即使失敗了,也會有許多教訓提供給後人再幹。再說,科學研究必須建立在量化分析的基礎上,自然科學要進行實驗室研究,社會科學要進行社會調查,否則,泛泛而談,那不是真正的研究。我國的性科學起步不久,還沒有什麼量化分析,對許多性問題心中無數,不搞調查是不行的,而且調查樣本不能太少,否則說明不了什麼問題。

美國的金西教授克服了重重困難,用了10年的時間,調查了17000例,發表了著名的“金西報告”,轟動了世界,並且在世界範圍奠定了性社會學的基礎,至今沒人超過他。1989年5月12日,全國“性文明”調查工作會議在上海開幕,標誌著這次調查正式開始了。但是,1989年7月,北京方麵來信,說原來聯係好的幾個中學都拒絕接受中學生性調查了,第一個在大學中開性教育課的周銘孝女研究員在10所上海大學進行聯係,10次碰壁。有些大學本來答應支持、配合,一看到問卷內容,又縮回去了。在新疆一所大學搞了一半就不準再搞了。成都一位婦女在四川組織性調查,結果被領導批為“不務正業”。在蘇州一所監獄進行的性犯罪分子調查也泡湯了。同時,原來答應給予資助的德國一家公司由於政治原因也拒絕資助了。幾乎斷炊了。禍不單行,我們自辦發行的三本書也因為“掃黃”而被退回來了。由我主編的《中華性學辭典》也不能出版了。怎麼辦呢?我就與妻子商量,把先前買的舊紅木家具全部賣掉,以繼續事業。妻子不同意。後來我覺得還是得到社會上去尋求支持,還是得取得社會的認可。時任《民主與法製》社社長的丁柯聽了我的請求後,毫不猶豫地給了我25000元;上海市計生委科研處和上海大學文學院科研處都給予很大的支持;還有很多朋友都幫我宣傳、拉攢助,最後他自己補貼了29000元。雖然在當時這也是一個大數目,但比起傾家蕩產就好多了。調查總算進行完了。徐兆壽:您所遇到的情況實際上暗示了1990年前後中國社會的性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