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隨軍駐防的生活(2 / 2)

為了順利度過搬家後的過渡期,某軍區提出以下四點建議,幫助流動性大的軍人家庭養育孩子:

幫助孩子培養一項成就,也就是說,幫助孩子發掘一項才華或興趣,然後加強培養,使他在這一方麵出人頭地。這可以作為他進入任何一個新的學校及交遊圈的起點,也可作為情感寄托,並建立信心。

小心為孩子安排學業課程,在孩子上中學時,就開始研究各大學科係,以了解各校各科係的主要學習內容。為孩子找一個能夠提供良好基礎教育的中學,為將來考大學盡量做最好的準備。

鼓勵孩子加入社團組織,例如共青團這樣一個全國性的組織等。由於全國各級地方都有共青團組織,孩子每到一地便很快可以在地方上參加各種團隊活動。他們很快與當地平民孩子融入在一起,他們當然可以盡情表現。成功的孩子能持續獲得成就感。

建立一個堅固的核心家庭。在流動性大的家庭中,生活亟需穩定感,孩子也需要父母不斷證明他們的愛。這種穩定性能平衡全家在搬遷中的動蕩。

幫助成人軍眷應付情況

S城“海軍家庭支助計劃”的主持人陳奇偉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應付技巧,而我們僅提供他們大方針。從一個人加入軍中大家族的那一刻起,就有人在旁關心照顧她,有隨時可以求助的人、有能提供經驗的人,無論這個家族成員想知道的是丈夫工作在外時如何應付孩子,甚至如何處理個人婚姻與家庭問題,都會有人在一旁伸出援手。”

華北某部“空軍家庭服務計劃”的主持人華偉說:

“如果夫婦之間爆發爭吵,很可能就是發生在這身心張力極大的時刻。我們總是盡最幫助他們能順利遷移,尤其是要遷到邊遠地區時,我們會找來在那個地區經驗豐富的人,提供搬家當事人當地的氣候、文化和人文環境等等,與他們討論搬遷中的實際細節。”

軍人趙安平說:

“以往,軍人配偶隻是一個隨軍家屬或妻子角色,現在情況不同了,大多數軍人的妻子為生活或個人原因的要求同時還是一個全職工角色。當遷移在即時,這便成了另一個要考慮的因素。”

G城南海艦隊“海軍陸戰隊家庭服務中心”主持人周明竹說:

“‘就業資源中心’的設立是一件新生事物,在我們中心設有資料交換處,能夠為陸戰隊隊員的妻子在地方上的就業提供工作機會。”

這類就業資源中心在我國陸海空三軍中剛剛興起,這不但有助丁在基地外工作的軍人配偶找工作,並且也幫助那些數量日漸增多的軍人夫婦加強溝通,所謂軍人夫婦是指配偶雙方都任軍職。他們的情形類似於前述的旋轉式遠遊配偶,他們常常交替出外執行軍隊任務,有時一有任務就是一兩個星期,甚至更長。軍中輔導人員不斷地給他們以忠告,即他們需要和平民一樣的溝通。在遷移前,要互相溝通各種感受、擔心以及資料情況。在執行任務期間,用信件、包裹及錄音帶溝通。重聚時要溝通,但也要記住,在遠遊者離家在外期間,家庭成員因為家中某個人甚至兩人的執行軍中公務都有了改變時,更應有溝通機製。

軍人毛文立說:

“有時候溝通是軍人們的一個困難,這時因為他們特有的工作性質使然:第一、軍人隨時都處在備戰狀態;第二、在按一個電鈕就會引發電了大戰的當今,作為軍人必須學會壓抑自己的情緒,軍事秘密不可外泄。這種喜怒不形於色的軍隊特色帶人了家庭生活中,使軍人的家庭帶著幾分莊嚴和肅穆,更給家庭帶來違莫如深的氛圍。”

軍人生活和平民牛活一樣,成功的關鍵在於態度。如果你應付軍旅生活的方式是視而不見、跺腳或放聲尖叫埋怨,你可能錯過很多隨改變而來的美景和機會。而軍隊應盡量建立一種應付軍人特殊軍旅式生活的變通製度來,這一製度得以向軍人乃至軍人的家庭提供服務,向他們伸出援手,幫助他們切實解決好因隨軍駐防帶來的一切後顧之憂。這是當代軍隊和可能爆發戰爭時所急待解決的軍隊“後勤”問題。而作為軍職當事人也應伸出雙手,握住這些伸向他們的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