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困境與出路:高校審計實驗教學的思考(2 / 2)

(二)改變審計實驗模式。審計實驗往往過於強調技術培訓,忽視對學生判斷研究分析的教育。我們不應僅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為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如何恰當地運用所學知識,理解其背後的思想、假設、機理,保持恰當的價值觀和道德感。加強學校和用人單位的宣傳力度,提高大家對審計實驗課程的重視,讓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結構介入高等院校的審計教育,為學生實驗提供更大平台,使學生直接參與他們的實際業務,使學生的實驗模式更加多元化和社會化。思維理念和渠道更加開闊,及時感知社會需要,檢驗所學理論知識,更快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另外,我們還可以采取“請進來”方式,通過聘請實務部門經驗豐富人員作為客座教授的形式開設智囊型實驗室,讓學生在真實案例實驗中通過實務分析、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身臨其境地置身於審計決策環境之中,鍛煉分析問題、判斷問題和表達的能力。

(三)豐富實驗教學內容。實驗內容應突出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核心,審計實驗內容應站在更高的視點,具有一定的陷阱和隱蔽性,增強學生風險意識,同時還要有係統性,實驗的組織應盡可能包含所有的審計業務,覆蓋全部的審計過程和審計業務(財務報表審計、內部控製審計及其他相關服務),循序漸進地體現審計的業務流程,從而使學生充分接觸到審計實踐活動的方方麵麵,並且一定要讓學生意識到審計是一項法律責任極強的業務,風險意識貫穿整個審計過程。實驗內容必須足夠豐富,涉及到各行各業和各種審計業務,在學生進行實驗時,適當分組,每組接觸的行業應不同,最後學生提交的資料也不同,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個別同學抄襲。

(四)完善實驗教學考核體係及教學質量監管製度。為了保證審計實驗課程按照主旨要求穩步推進,需要構建完善的教學考核評價體係和質量監控體係,製定各主要環節的質量標準,尤其是各種實驗的規章製度與考核體係,形成學生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到會計師事務所實驗的一整套考核評價與管理辦法,從製度上加以保障。在對學生實驗水平考核時人員構成可以考慮邀請學生代表、指導教師、實驗單位同事共同參與,成績評價由三部分組成:知識水平(可以通過實驗報告和實驗資料的完整、規範與工整等考核)、創新能力(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道德素養(考勤的真實程度、實驗資料有無抄襲痕跡、實驗過程中與學生教師的交流與溝通等),三部分考核占總成績的比例分別為40%、20%、40%。在實驗過程中,凡是缺勤超過三分之一或資料抄襲的一律不及格。

(五)鼓勵教師走出校門,提高其實踐水平。教育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我國高校應該向國外教育機構學習,有計劃的安排教師到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實踐環節的各種培訓,讓教師熟悉事務所的操作流程與技術環節,強化教師的實踐能力,並把此項任務計入教師的考核。教師通過走進會計師事務所參與實務,不僅能獲取實踐經驗,還可以從實務中獲得一手資料為教學科研工作提供豐富的素材。

三、結束語

現代審計吸收了很多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技術,對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和執業技能有了更高要求,掌握這些知識與技能的最佳方法就是學校“師學”和校外實踐工作中“幹中學”,二者在現代教學中不分輕重。另外,我們可以在高校審計實驗課程教學中嚐試分層分級別來進行,可以先是某個程序或某個賬戶、個別知識點的審計實驗,其次是綜合實驗(覆蓋整個審計過程的實驗),最後是專項審計業務的實驗。盡可能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和執業素質,最終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高校審計實驗課程的改革與探索,是高校審計教育工作者為了適應市場環境,滿足社會需求,在外界推動和自身生存需要的共同作用下所必須進行的理性抉擇。

參考文獻:

1.舒利敏.審計實驗教學模式選擇及其實施淺探[J].財會月刊,2009,(12).

2.趙彩虹.開展創新型審計實驗教學的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6).

3.楊慧輝.對會計審計實驗教學評價標準與環節設計探討[J].中外企業家, 2011,(2).

4.宗文龍,王爾康.高等財經院校會計實驗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09,(4).

5.李穎麗.高校審計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實現構想[J].商業會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