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家庭基石之四:幸福共享,責任共擔 (3)(2 / 2)

明確的分工對孩子們來說也同樣重要,這為正確的教育提供了極好的機會。通過讓孩子們完成家務,你可以教會他們工作和熱愛工作,你可以幫助他們發展技能、磨煉性格,使他們在一生中無論做什麼都受益匪淺;你可以在與他們共同勞動時建立良好的關係,你可以加強他們把事情做好的願望和能力;你可以幫助他們認識到要為家庭做貢獻,並且為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作好準備。從瑣碎家務開始,它們往往都是重大挫折和失望的根源!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明確家務公工,尤其是使孩子樂於承擔家務呢?

在我們養育孩子的這麼多年中,我們嚐試過各種各樣的方法。我們試過畫成績表、發獎金和活動獎勵,我們也試過鼓勵勞動完成得好的孩子,懲罰完不成勞動的孩子。在這些方法中,我們學到的最重要的經驗就是: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在父母陪他們一起勞動時通常會比獨自勞動時更有積極性。在這裏我們又看到了家庭勞動的力量。當你與孩子一同肩並肩地勞動時,你就有絕好的機會塑造、指導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表達對孩子的愛意,並且以有益的方式與孩子保持聯係。

我們還認識到,孩子喜歡變化。年複一年地以同樣的方式鼓勵孩子,一直到他們長大成人,將會令他們感到厭煩。所以,我們要進行一些小小的變化,增加一些樂趣。對年幼的孩子,海報畫、小物件、小星星和好吃的食品就很有效;對大一點的孩子,根據表現給零花錢和特殊待遇則是一個好辦法;對十多歲的孩子,達成雙贏協議、約定責任能夠提高孩子的自我責任感,避免家長監督或嘮叨。

市場上有一些關於安排家庭職責的書非常好,還有一些工具(圖表、計劃等)也相當不錯。但是,不論你決定采取哪種方法,都應該記住以下幾條基本原則:

(1)邀請孩子參與做出有關其勞動的決定、參與做出承諾。如果他們自己提出做某事,就更有可能堅持做下去。

(2)記住,分配的任務就是孩子的責任。絕不要把事情搶過來自己做,這樣也會搶走孩子的尊嚴。在必要時,可以教育、培訓、幫助、愛護、鼓勵和糾正,但是不要取而代之。

(3)講清楚怎樣才算把家務“做好”了。不要認為你的孩子對“把客廳打掃幹淨”這句話的理解和你一樣。你要講清楚希望達到的結果,把它們寫下來,甚至把必要的步驟貼在衣櫃門的內側。陪著你的孩子做一兩次,保證他們正確理解了你的意思,然後才可以認為他們應對結果負責。

(4)不要“窺探”孩子的行為。確定一個檢查時間,然後共同檢查孩子的勞動。要避免在中途進行糾正。要給你的孩子成功或失敗的自由(失敗要承擔相應的後果)。隻有這樣,勝利才真正是屬於孩子的。

(5)在適當的時候,要祝賀孩子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稱讚、鼓勵、辦聚會、翻跟頭、放煙火等方式都可以用,要對孩子能夠做好一件事共同感到高興。

(6)不要看重孩子完成任務本身,而要看重孩子通過完成任務而得到了鍛煉。

承擔責任就是快樂

其實,如果你是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人,你會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中感到快樂的。

有這樣一位父親,他是一位普通的農民,他每天肩挑柴禾翻山越嶺,去集市用柴禾換取一天的口糧錢,並用剩餘的錢供兒子上學。

兒子放暑假回來,父親為了培養兒子的吃苦精神,便叫兒子替他挑柴禾上集市去賣。兒子挺不願意地挑了兩挑,翻山越嶺,著實把他給累壞了。挑了兩挑,兒子再也挑不動了。

父親沒辦法,隻好歎著氣讓兒子一邊歇著去,自己還是一天接一天掙錢養家糊口。可天有不測風雲,父親不幸病倒了,這一躺就是半月起不了床。家裏失去了生活來源,眼看就要斷炊了。兒子沒辦法,終於主動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每天天不亮,他學著父親的樣子,上山砍柴,然後挑著去集市賣,一點也不覺得累。

“兒子,別累壞了身子!”父親又喜又愛地看著兒子忙碌的身影說。

“開始你叫我挑柴禾那兩天,我挑那麼輕的擔子都覺得那麼累,而現在我挑得越來越重,怎麼反而倒覺得擔子越來越輕了呢?”

父親讚許地點點頭,說道:“這一方麵是你身體承受能力練出來了,更多的是因為你心理成熟的緣故啊!成熟使你產生了勇挑重擔的勇氣,當然就覺得擔子輕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隻要你在困難麵前不畏懼,不退縮,具備了挑起重擔的勇氣,那麼你就會覺得生活的擔子越來越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