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風火火霍鳳英

特別策劃

作者:李勝基

霍鳳英,遼寧省法庫縣優秀共產黨員,孟家鎮東崗子村婦女主任、為民服務代理員。她人如其名,辦起事來風風火火,馬不停蹄,一副熱心腸遠近聞名。

她雖年過半百,可工作依然兢兢業業,6年間,為群眾代辦的大事小情不計其數,奔波路程近2萬公裏,自搭路費過萬元;

她熱衷於為民辦事,雖然一天到晚不得閑,腳板走得生疼,可她卻以忙為榮,以累為樂:“走在街上,村裏的男女老少都主動和我打招呼,稀罕我,這就是對我工作的最大肯定”;

她的心裏裝著全村612戶人家,誰家有幾間房,房門衝哪兒開,誰家有幾口人,年齡都多大,有哪些困難,她張口就來,是村幹部們公認的“活地圖”;

她滿心希望村裏家家戶戶都能富起來,千方百計幫村民增加收入,既為企業負責,幫其挑選適合的員工,又為村民負責,全程跟蹤服務,成了周邊企業和村民都信任、依賴的“好媒人”;

她的心思分成了1546份,全村不管男女老少,也不論健康人還是殘疾人,她都一視同仁,為他們辦事就像辦自家事一樣盡心盡責,隻有村民辦不明白的,沒有她辦不成的,在村民眼中是個名副其實的“百事通”;

她忙起來就像上足了弦的發條,風裏雨裏,披星戴月,村裏、鎮裏、縣裏、市裏,到處都有她的身影,家人的飯她顧不上做,家裏的活兒她沒時間幹,老伴兒說她是個“大魔怔”;

現在的她,依然不知疲倦地奔波在為民服務的路上……

似春風,把致富信息送到農家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首先得讓老百姓富起來,這就需要千方百計地為他們找門路,辦好事。”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霍鳳英可是花了不少的心思,費了不少力——誰家種植或者飼養過程中出現難題了,她主動送來技術資料,請專家來現場答疑釋惑;誰家種地豐收了,她又幫著四處聯係銷路……

東崗子村地處203國道沿線,距法庫縣經濟開發區(陶瓷城)不足10公裏,加上遼寧孟家綠色食品加工園區和不少企業也坐落於境內,霍鳳英便因地製宜引導全村百姓開展勞務輸出,積極搭建就業平台,幫助本村富餘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

過去,企業到處張貼用工招聘啟事,可前去報名打工的卻寥寥無幾。為啥?大家害怕幹完活兒卻拿不到工錢,白幹不說還耽誤了自家農活兒。膽大心細的霍鳳英掌握了大量的用工信息後,定期組織村民參加各類招聘會,針對用工需求向鎮裏申請開展培訓活動,並代表村民與企業方麵研究工種,談工資待遇,督促簽訂用工合同,讓每個村民都能就地就近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還不耽誤農活兒。不僅如此,她還挨家挨戶地上門詢問,將有打工意願的登記入冊,主動與企業聯係,一有用工機會,她的腦子裏馬上會“對號入座”,彈出一堆村民的信息:“他身體不好,適合做門衛工作,不適合幹重活兒;她心靈手巧,適合做流水生產線工作;他們小兩口年輕力壯,都去打工也不會耽誤地裏的活兒……”

村民王介森由於身體較弱,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又沒有一技之長,為了幫他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霍鳳英專程找到大唐陶瓷有限公司的老板協商,把王介森安排到煤氣站工作;村民趙柏方為人十分木訥,年齡又大,找工作十分困難,霍鳳英先後與多家企業聯係,終於幫他找到了一份門衛的工作。

“我是一手托兩家,既要為企業負責,別丟咱村人的臉,又要為鄉親負責,確保他們工作安全、工錢有保障。”霍鳳英的這番話後麵還藏著一個故事。這是發生在頭幾年的事:一家冷飲企業拖欠村民的工資,索要多次都未果,企業負責人也玩起了失蹤。許多村民都灰心了:“有啥辦法?咱也不認識啥大領導,自認倒黴吧!”“不認識領導就辦不成事?”霍鳳英偏就不信這個邪,帶著十幾個村民果斷地到縣勞動局去告狀,很快就把拖欠的工資要了回來。大家無不對霍鳳英刮目相看:“鳳英啊,在咱們村,你的辦事能力和闖勁兒,就是幾個老爺們兒加一起也趕不上你呀!”

目前,東崗子村勞務輸出就業率呈上升趨勢,80%以上的村民在企業上班,經霍鳳英介紹到企業打工的村民就有兩百多人。工資性收入現已成為東崗子村村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麵是村民的腰包見鼓,一麵卻是霍鳳英過著清苦的生活。“一年365天,我在家幹農活兒不到20天,閨女上大學還申請了助學貸款呢。我家要是能富起來就奇怪了。”說完,霍鳳英竟然嗬嗬地笑了,“這麼多年,幫村民找工作,企業也受益了,可我沒收過企業老板和村民一分錢、一丁點東西,有人認為我這麼做不值當。這有啥值不值的?這就是我想幹、該幹的,無需誰領情!”

似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如今,黨和國家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老百姓能夠享受到的各種惠民事項也逐年增多。可不少群眾由於消息閉塞,壓根兒就不了解辦事的具體程序和要求。有的辦事程序複雜、手續煩瑣,導致老百姓辦事“摸不著門、找不準人”,走了很多冤枉路,事情還沒辦成……群眾“辦事難”一度成了新時期“農村第一難”。村級代理員掙的錢不多,管的事兒卻不少,出的力、遭的罪更難以言表。可他們都心甘情願做燃燒著的蠟燭,發出自己的光和熱。霍鳳英就是這個群體的傑出代表。

“上麵千條線,下麵一根針。”作為為民服務代理員的霍鳳英,就是這根肩負重任的“針”,每周至少利用4天時間走訪,串百家門已成為她的習慣。“我這根‘針’,不僅要讓每個村民都能享受到國家的優惠政策,把事情辦成、辦好,還要織出一張網,讓全村人受益。”的確,在村裏,每個不起眼的角落都是霍鳳英關注的地方,每個村民的冷暖都是她心頭的牽掛,她早已把自己生命的節奏和百姓的衣食住行緊緊聯係在一起。

早上,沒等睜開眼睛就有人敲門,“霍姐,趕緊起來,我公公去世了,領我到派出所辦銷戶口”“鳳英,快幫著看看,我這藥費得到哪兒找誰報銷”“霍姨,你看我這都懷孕了,得到哪去辦準生證啊”……盡管事兒多,有的事情還不屬於霍鳳英的代理範圍,但隻要有人來找,她就立刻來了精氣神,挎上小包忙碌起來。

凡是與農民生產、生活以及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密切相關的事項,如婚姻登記、生育審批、戶口轉遷、糧補發放、新農合、新農保、城鄉醫療救助等涉及審批手續及證照辦理的項目,霍鳳英“不挑不揀”,全部納入自己能夠代理的範圍,經常為了辦一件事,跑多個部門,填寫各種表格,往返數次,打若幹次電話進行溝通,但她從來不嫌麻煩,辦每件事都像是給自己辦事一樣上心。對此,村民們都讚不絕口,“以前俺們去鎮裏辦事沒個兩三趟辦不成,現在有了霍鳳英幫俺跑腿兒,基本上‘一遍成’,我們省老大勁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