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遼寧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從這裏啟航(3 / 3)

破解問題之三:

如何讓服務群眾成為社會新風尚

科學合理的機構設置和完善的製度建設是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的骨骼,廣大代理員按照工作職責勤奮工作是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的血肉,而服務意識的形成、服務理念的樹立才是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的靈魂。法庫縣委不但注重服務群眾辦實事,更注重代理員隊伍建設和為民服務精神的發揚。為此,法庫縣委把培養打造一支熱愛黨的事業、對群眾滿懷深情、能力本領過硬、具有奉獻精神的代理員隊伍作為一項重點工程,傾注精力和心血長期抓、認真抓,廣大代理員也不負眾望,奮鬥在經濟發展的主戰場、維護穩定的第一線、服務群眾的最前沿,以實際行動踐行服務理念,演繹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引領了為民服務光榮的社會新風尚。

沉下身子服務——實幹敬業的精神。2011年10月以來,法庫縣深化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深入開展“五訪五問五服務”活動,各級領導幹部和鄉村代理員深入到致富帶頭人、流動務工人員、老黨員、貧困戶、上訪戶五類社會群體家中,了解他們的生活現狀、掌握情況,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四家子蒙古族鄉代理員張亞靜在入戶調查中發現,王爺陵村貧困殘疾人張秀英長年生活在屋裏,心情極度苦悶,就幫助她到縣殘聯申請了一輛輪椅,實現了她看看外麵世界的夢想;和平鄉代理員付百川深入各村了解群眾所需,看到“五保戶”焦永龍老漢身體挺好,挺能幹,但是因為無事可做,生活寂寞,性格變得特別古怪,便指導他扣棚種植晚芹菜,既讓他的生活有了寄托,又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露出笑臉服務——以民為本的理念。法庫縣在代理員的選拔任用上,注重優先選任那些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好,尤其是有做群眾工作基礎、對群眾有深厚感情的同誌,並通過培訓不斷強化他們的群眾意識和服務意識。各級代理員在工作中做到了露出“一張笑臉”、送上“一句問候”、端上“一杯熱茶”。每個鄉鎮政務服務中心都設置了便民椅,供前來辦事的群眾休息,使群眾有了溫暖如家的感覺;雙台子鄉代理員王旭幾年如一日微笑服務,為方便群眾犧牲了很多自己的休息時間,被群眾視為貼心人。依牛堡子鎮政務服務中心和村代理點把“新農保”這項瑣碎的工作納入為民服務全程代理範圍,免費為全鎮群眾複印材料1.8萬多份;和平鄉政務服務中心開設專門窗口,熱情接待群眾信息谘詢,並把收集到的各類致富信息、生產生活常識、政策法律法規裝訂成40多冊,供群眾隨時查閱。

不斷延伸服務——熱心奉獻的情操。隨著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不斷深入推進,工作方式也從單一代理事項延伸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組織建設、社會穩定等各個領域,並與“設崗定責”“黨員承諾”“黨群共富”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載體活動相結合,使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向多層次、全方位發展,形成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需、我有所幫”的良好局麵。丁家房鎮西丁村代理員王敏不但愛崗敬業、恪盡職守,高質量地代辦群眾的各種事務,而且在村部建設未完工時,為保證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不受影響,主動把自家地處黃金地段的門市房免費提供給村裏做代理點,一年多損失租金近2萬元。法庫鎮新城堡村代理員鄭奎為群眾辦事不分分內分外,隻要群眾需要他就無私地提供幫助。村民薑紹清家兩間土房牆體已經裂縫,一到雨季十分危險,鄭奎多方協調為其申請建房援助款13300元,並且在驗收前自掏腰包墊付了工程款。

6年的時間,可以尋常度過,也可以有所作為。法庫縣在這6年時間裏從全局考慮,從細微處著眼,用雙腳丈量民情,知民心、解民憂、轉作風,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真正破除了服務群眾過程中的“中梗阻”,拆掉了幹群關係的“隔心牆”。省市領導多次到法庫縣考察、實地調研,對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2009年2月,沈陽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會議暨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現場會在法庫縣召開,遼寧省委組織部在總結沈陽市、法庫縣經驗做法的基礎上,製定下發了《關於在全省農村基層廣泛開展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的意見》,自此,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在全省推開。2010年12月,在首屆“遼寧省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創新獎”評選中,法庫縣黨員幹部為民服務全程代理榮獲創新成果二等獎;2013年3月,法庫縣建立的以“五訪五問五服務”為抓手的為民服務全程代理新機製被評為沈陽市2011—2012年度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創新成果一等獎。

無論走多遠,都不要忘了為什麼出發。法庫縣廣大黨員幹部始終銘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開展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如何做好今後的工作,群眾在看也在盼,相信在“爭第一、創唯一”法庫精神的指引下,法庫縣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將繼續風帆高揚、乘風破浪。

服務在路上,幸福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