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街頭,熱鬧非凡。因為今天是放榜公布考試成績的日子,許多學子都傾巢而出,擠到榜文前,嘰嘰歪歪。忽然,從遠處走來一個書生模樣的壯漢。壯漢龍行虎步,看得出是有練過家子的。至榜文前,壯漢怒喝一聲,雙臂用力,拉開人群,擠了進去。片刻後,又是怒喝一聲,擠了出來。站在路旁,邊搖頭邊歎道:“苦惱呀,俺又不中!” 這個壯漢不是別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黃巢同誌。黃巢同誌科舉落第後,怒火直衝腦門,一時倒是來了靈感,馬上脫口吟出一首詩來,叫作《不第後賦菊詩》。
詩曰: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好詩啊,好詩。就這樣,黃巢名落孫山,頂著滿腹嘮騷,望著長安,心有不甘的說了一句:“我會回來的。”便轉身回了老家。
黃巢老家是山東曹州的冤句(今山東菏澤),家裏世代都是鹽販子出身,頗有些錢財。回家後,沒事販販鹽,讀讀書,練練拳,騎騎馬,泡泡妞……日子過得倒也清閑,眨眼就到了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
這天,黃巢正在酒店喝酒,忽然聽到隔壁兩個漢子在討論眼下的時勢。
“聽說老王在長垣那起兵造反了呀?”
“老王是哪位?”
“老王你都不認識,丫的也太土了吧。老王就是那販鹽的老王啊!”
“販鹽的老王是哪位?”
“說你土,你還真是土斃了,販鹽的老王就是我大姑的鄰居的小姨的同學的三舅他家前麵那個賣豬肉的遠房親戚——王仙芝啊!”
“哦,原來是王仙芝啊,不認識。”
黃巢聽了這個十分有價值的新聞後,非常高興,心想:“老同行都起來造反了,那我還等啥。造反有理,理解萬歲。”馬上趕回家,與族兄弟子侄黃存、黃揆、黃思鄴及外甥林言等八人,拿出錢財招兵買馬。
這時候,王仙芝的起義軍已經先後攻克曹州和濮州,王仙芝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十分平均的一個稱號。黃巢在招幕了數千人後,馬上就帶著這枝軍隊去和王大將軍會合。
王仙芝一見黃巢,樂嗬嗬:“老黃,哈哈,你也來造反了啊!歡迎,歡迎,熱烈歡迎啊。”
黃巢也樂嗬嗬:“沒辦法,最近不是流行造反麼,俺一直都是走在時代的前端,怎麼能落伍呢。這不,一聽說你老王起事,俺就帶著人馬投奔你來了。咱是老鄉,又是同行,俺不來幫你,誰來幫你。”
於是兩個老鄉加同行走到一塊,領著一大幫起義農民,四處征戰,天下好漢紛紛起來響應,兵馬一時達到了數萬,當真是橫掃山東無敵手。
先前有句民謠說:“金色蛤蟆爭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到王仙芝起義後,這句話就被當成了是王仙芝這幫起義農民造反的預言了。
朝廷見起義軍勢頭越來越猛,知道不能再這樣幹等下去了,馬上派出天平節度使薛崇領兵出來剿匪。薛崇出城後大喊:“兄弟們,為了天下太平,我們一定要把王仙芝和黃巢這兩個黑社會頭頭扁成豬頭。前進,前進,來,跟著我一起喊我們的口號‘扁豬頭’。”
“扁豬頭,扁豬頭……”口號喊的賊響,可是沒想到被扁成了豬頭不是王仙芝和黃巢,而是薛崇他自己。這一戰下來,朝廷軍是兵敗如山倒。
朝廷大驚,心想不好,這賊子還挺猛,忙又頒下詔書,調遣淮南、忠武、宣武、義成、天平等五軍節度使,分別禦盜,剿撫兼施。
這天,唐僖宗心血來潮,早早起來,就去上了個早朝。大太監田令孜站在朝上尖叫:“現在升朝,大家嚴肅點。好,有事快說,沒事下班,快,要有效率知不知道。有沒有事?有沒有?沒有是吧。好,下班,退朝。”
大家一臉茫然,底下竊竊私語,一位愣頭愣腦的青年官員奇怪道:“這不男不女的是誰呀?”
旁邊一位老臣回答:“哇靠,你新來的吧。田令孜田大太監你都不認識,也太沒文化了吧。”
青年官員忙虛心請教:“還請先生指點。”
老臣摸著胡須笑道:“這事你問老夫就對了。告訴你,這田大太監權力可大著呢,咱大臣們有本奏議,陛下往往擱置不理,不然就是交到田大太監那處理。這田大太監原本也隻是個小馬坊使,有讀過點書,識的幾個字,很有巧思。陛下在普邸時,就已經和他感情賊好,還管他叫阿父。現在陛下登基,馬上擢置樞密,倚若股肱。看你小子模樣厚道,老夫再給你透點密,不過你不能說出去啊。告訴你,這田大太監不是個好東西,專哄陛下歡心,所有陛下愛吃的果食,常常親自去購買,買來後就與陛下對坐暢飲。還引入內園小兒,侍奉陛下,玩那些擊鞠拋球的遊戲,贏的人賞賜就是數以萬計,這錢是嘩啦啦的流。咱陛下也擔憂了,府藏空虛,咋辦呢?田大太監有法子,勸陛下以征稅為名巧取豪奪商人及市民手中的寶貨,悉輸內庫,遇到有陳訴者,輒付京兆尹杖斃。咱皇上生長在皇宮,哪知民間疾苦,眼看庫中錢財因為田大太監的‘良謀’而取用不窮,那還不高興。於是從此益寵田大太監,還加官至中尉。田大太監便攬權納賄,看誰給的錢多,他的官就大,連跟陛下打個招呼都不用。咱朝廷上下,誰都怕他。真是慘啊,陛下年紀還小,最易受騙,況又是遇上田大太監這樣的陰柔小人,依老夫看啊,咱這唐室江山,多半也要在他手中交代了。不過說歸說,咱還是小聲點,別讓他聽到,不然江山還沒交代,老夫這條命就先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