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租生活”:市場的新機遇(2 / 2)

轉變營銷模式。在“租生活”時代中,消費者從企業那裏租來產品使用,按照使用時間支付一定的租金,租期結束後按時歸還,產品一直屬於企業所有。在這種消費模式下,消費者依然可以用到最新的產品,但唯一的區別就是消費者不再“擁有”它。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從過去的“買-用-棄”變成了現在的“租-用-還”。

消費方式的變化必然會引起企業營銷模式的變革。當企業不再銷售產品,而是為消費者提供租賃服務時,為了獲得更多的收益,企業的生產重心就需要從注重產品的更新換代,轉變為更加重視產品的質量和延長產品的使用時間。在這種營銷模式下,一方麵,企業需要在推出新產品時減少廣告的投入,這樣不僅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風險,而且也為企業節約了大量的廣告費用;另一方麵,企業可以提高產品的回收率,最大限度地利用社會資源,從根本上消除對環境的汙染和破壞,實現低碳營銷。

引導消費者,培育實物租賃市場。一個剛剛起步的市場,麵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讓消費者接受和認知。對於先行企業來說,培育消費者是一件必需但又很痛苦的事,大多數先行企業的做法是鋪天蓋地的廣告轟炸,但這是一種非常冒險的行為,失之毫厘,就會讓自己在市場引爆前彈盡糧絕,為他人作嫁衣。目前,我國的實物租賃市場正處於起步階段,要改變消費者“重買輕租”的傳統消費觀念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這個市場的培育可能需要相當長時間。號稱全國租賃業最大的邦家租賃,從最初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到如今依靠消費者的口碑傳播,就是為了降低宣傳成本。同時,其創始人蔣洪偉表示渴望盡快出現競爭對手,這背後的真實原因也是讓同行共同參與市場的開拓,分擔培育成本。

研究消費需求變化,尋找目標顧客。企業要主動調查研究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掌握租賃市場消費群體的特點,正確尋找目標顧客。目前來看,租賃市場的消費者主要有三類:一是城市流動人口中的一些高收入者,如跨國公司的高管或白領,他們的流動性較強,不願購買固定生活用品,但又要求一定的生活品質;二是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固定人群,他們追求時尚,崇尚節約,反對浪費,口號是“把有限的錢花到無限的享受中去”;三是經濟條件有限的消費者,比如公司職員或青年學生,因經濟條件所限而不得不用“租”來滿勝活所需。

前兩類人群是抱著改善生活品質的目的,他們是主動“租生活”理念的踐行者,第三類人群是為了滿足基本生活需要,被迫過上了“租生活”。根據“市場=人口+購買力+購買欲望”這一公式,實物租賃企業應該把前兩類消費者作為自己的主要目標顧客和優質顧客,實行重點開發。

完善租賃服務。同購買相比,租賃是一個長期的交易過程。在租賃期內,企業除了要提供優質的租品,還應該配備相應的附加服務。根據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租品是保健因素,而附加服務是激勵因素。優質的租品並不能保證消費者一定會租,而隻有在附加服務同樣完善時,才會發生租賃行為。因此,租賃企業應該提高服務水平,隻要消費者在租期內獲得了滿意的服務,其忠誠度往往會大幅提高,應該說,租賃比購買更容易培養消費者對企業的黏性。

目前,實物租賃市場的主體還是那些購買力有限的消費者,隨著消費理念的轉變和對通貨膨脹的預期,許多消費者會對這個新型的消費業態產生興趣。據了解,目前歐美國家商品流通中有30%是通過租賃實現的,而我國共有4億家庭消費鏈,每年高達1.5億元的消費總額,但租賃在其中的比重僅為1%~3%,可以說,國內實物租賃市場的成長空間和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企業也將麵臨一次新的市場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