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農田、便利店……生活中很多我們以為本該就是那個樣子的東西,也許經過商業、科技的一點點改造,就會大不相同。
菜市場玩出大花樣
舊場景:買菜基本靠擠,交流基本靠吼,短斤少兩難察,菜打哪來難尋。
新生活:很多公司鉚足勁做生鮮電商,支付寶直接去改造菜市場。
溫州一家農貿市場,被支付寶公司全場覆蓋了免費Wi-Fi,通過相關應用能追溯菜品源頭,攤位上貼上了支付寶賬戶二維碼,消費者隻需要拿出手機掃碼支付即可。
同時,支付寶還為菜市場裝上了智能秤,能根據貨物斤兩生成支付二維碼,攤主連算賬都省了!
支付寶這項改造菜市場的計劃可謂一舉多得,不僅提升了消費者的買菜體驗,還把“不可能的目標群”變成了支付寶的用戶——很多老太太逛完菜市場,回家都嚷著讓子女給自己裝上支付寶。而且為支付寶進入鄉鎮一級市場打下了基礎。
公交車搖身變專車
舊場景:公交車從來不準點,上班隻能盡早去等公車,一等就是半小時過了。
新生活:在手機上實時查詢公車到站時間,掐著點出門上班,比專車還準時。
天津濱海新區公交集團打造了一款移動應用,用戶可以實時查看公交班次到站時間,連車廂乘車人數都能一目了然,到達你預設的目的地後還能提醒你。可以在家安心多睡會了吧,當然可別忽略了堵車。
目前多個城市的公交都在複製這種模式,在為市民提供出行便利的同時,未來是不是還可以提供送早餐到公交車站的有償服務呢?
電梯口到門口
舊場景:買東西還要下樓,社區便利店還是不夠便利。
新生活:把便利店開到你家門口如何?還真有人就這麼幹,“樓口”是一家O2O社區服務平台,它把分布在各個社區的便利店集中在一個平台上。用戶通過App下單,半小時內,社區便利店就能將你買的東西送到家門口。“樓口”先提供資金讓社區便利店更換店名和重新裝修,為了彌補便利店商品種類不足,還供貨給便利店,按賣價和銷量分成。這樣不但能把控產品質量,還相當於把便利店直接變成了“樓口”的配送網點。
從配送時間來看,這比那些什麼“當日達”更靠譜;從產品種類來看,從日常用品到水果生鮮都能在“樓口”買到。“最後一公裏”算什麼,“樓口”解決的是“電梯口到門口”。
最懂你的服裝店
舊場景:“請問你穿什麼碼?”、“多大的腰?”逛服裝店本想買件衣服,導購接連發問。“我這麼胖,該怎麼說?”心裏犯嘀咕。
新生活:“店計”在你進店的時候就知道了最適合你的款式、尺碼。
廈門一家公司推出了一款智能產品——店計,將其安裝在店門口,它能通過智能攝像頭和後台數據庫分析出客人的身材比例、年齡階段甚至是穿衣風格。也許你下次進店後,導購已經拿著你最喜歡的衣服款式等你試穿了。這樣的購物體驗夠舒心吧。
除了給顧客帶來非常好的購物體驗,同時這類產品還能分析統計出一個時段內到店顧客男女比例、購買偏好等參數。當這些數據積累到一定量後,也能為更多新店家在選擇開店地段、售賣服裝類目上提供服務。
農田緊缺?那就疊起來吧
舊場景:城市擴張,土地緊缺,蔬菜水果種植成本一路飆漲。
新生活:打造一種更加集約化的蔬菜栽培方式——垂直農場。
垂直農場,簡單來講就是利用氣栽法和氣候控製等技術將農田一塊塊疊起來,實現農作物的生長和節約平麵農田的目的。
首先,它不受地理位置、氣候環境的限製;其次,垂直農場為城市提供新鮮的蔬菜,並且還可以發展成觀光農業;然後是這種模式節約了大量土地和租金成本。
有公司已經在設計小型的垂直農場,可以安置在小區中。蔬果就在眼前成長,每天可以直接從小區垂直農場中采購最新鮮的蔬果,這種農場的蔬果恐怕比冷鏈配送更安全,更新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