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神州巨俠 龍之魂·李小龍(2 / 2)

“我決不會說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決不會李小龍最為人熟知的老師, 承認我是第二。”

大二那年,李小龍選修了一門電影鑒賞課。一次,小龍用香港電影來解釋蒙太奇的作用,這讓很多美國學生大為驚訝,他們原以為中國沒有幾部電影。當李小龍斬釘截鐵地回答“當然有”的時候,卻引來一片笑聲,這讓李小龍深感屈辱。如果說,李小龍少年時在香港拍電影是因為興趣,那麼此刻,拍電影成了一種責任。

1965 年,由於長堤空手道大賽的精彩表演,李小龍得到了好萊塢電視劇《青蜂俠》第二主角加藤的角色。第二年,《青蜂俠》在全美廣播頻道播出,第一次出現在美國銀屏的李小龍,憑借極好的身手,風頭經常蓋過主角範·威廉姆斯,以往中國華人在好萊塢熒幕上的小醜形象也隨之改變。

在《青蜂俠》嶄露頭角後,李小龍在一些電影裏擔任小角色或武術指導,甚至還飾演了《醜聞喋血》中的同性戀殺手,但他的演藝事業始終在原地徘徊。好萊塢人才濟濟,單打獨鬥的中國人,想在這裏闖出一片天地,談何容易。

就在演藝事業低落之際,李小龍在一張便簽上寫下了他的目標:“要成為全美國最高薪酬的超級東方巨星”。不久後,李小龍萌生回港發展的念頭。恰逢當時鄒文懷甫創嘉禾,經鄒誠心邀請,李小龍決意加盟。以後的事情,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經典“四部半”。

李小龍的這四部半電影都是講述一個人如何成長的。其中《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三部電影,一經公映就創下高額的票房記錄。最令人意外的是,帶有強烈抗日情緒的《精武門》竟也在日本贏得好評,可見李小龍影片的魅力,已不是政治和民族因素所能禁錮。1972 年秋,美國華納公司向李小龍拋出了橄欖枝,與嘉禾共同打造了電影《龍爭虎鬥》。這部影片使李小龍再次打入好萊塢,成為真正的國際巨星。

拍攝完《龍爭虎鬥》,正值1973 年,此時的李小龍如一條橫空出世的東方巨龍,向世界各地的人們傳遞著為尊嚴和理想而拚搏的精神。此時,他也終於可以有底氣地說出:“我決不會說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決不會承認我是第二”的豪言壯語。

隻是,1973 年7 月,李小龍準備回過頭來繼續拍攝《死亡遊戲》時,卻猝然去世了。

這部他原本打算最大限度地表達自己武學思想的電影,隻拍了五十分鍾。

“人的靈魂是肉體的芽胚,死亡之日便是蘇醒之時,而精神將永遠存在。”

1973 年7 月21 日, 一條爆炸性新聞登上了所有香港報紙的頭條:當紅功夫巨星李小龍,於1973 年7 月20 日23 點30 分在香港伊麗莎白醫院搶救無效逝世,年僅三十二歲。

這條新聞如地震一般,瞬間從港島向世界炸開,無數人為之震驚、心碎。一時間,種種質疑的聲音不斷出現,甚至有報道稱,李小龍未死,這一切隻是對電影《龍爭虎鬥》的炒作。直到武俠巨匠金庸先生親自撰寫社論,人們才相信,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真的離開了我們。

1973 年7 月25 日, 對世界各地的龍迷來說,是悲傷的一天。香港各界明星、名人以及兩萬多影迷來到靈堂,送李小龍最後一程。在靈堂上,李小龍穿著《精武門》中的那件深藍色唐服,靜靜地躺在銅棺之中。靈柩之側,琳達依照中國禮俗披麻戴孝,泣不成聲。

七歲的李國豪不諳世事,指著父親的遺體喊著“Movie !

Movie !”,他還以為父親正在拍電影……

然而,李小龍入土為安後,關於他死因的猜測卻絲毫沒有平靜。有說李小龍死於謀殺,也有說他死於練功過度,而最博人眼球的說法是,李小龍死在某女演員的家中。一時間,女演員丁佩成為眾矢之的,李小龍死前種種事件也不斷被曝光:李小龍與丁佩關係曖昧;李小龍用電擊法訓練肌肉;李小龍死前性情暴躁,還因過度疲勞而昏迷過……直到1973 年9 月24 日,香港荃灣裁判署終於公布了對李小龍死因的研判結果。

法庭做出的最後裁定是,李小龍因對某種藥物過敏,引致大腦水腫而死亡。也就是說,“一粒藥丸”殺死了功夫巨星李小龍。

李小龍走了, 他以最離奇、最瀟灑的方式離開了人世,卻把無數的懸念與財富留給了世人。他曾說:“人的靈魂是肉體的芽胚,死亡之日便是蘇醒之時,而精神將永遠存在。”

時至今日,李小龍已經逝世四十一年,但他為尊嚴和理想而拚搏的龍之精神仍然被世界各地的人們傳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