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素食閱讀延伸(4)(1 / 2)

這本書不是一本純粹意義上探討素食主義的作品,而是論述中國飲食文化“劣根性”的文化論著,但作者最後的“改良建議”還是落到了“素食救中國”這個麵向上。書中作者李波的很多新穎觀點頗值得玩味和深思。首先是他對“口腔文化”在中國文化的地位的認識和描述,他說:“‘吃’是漢語裏最複雜的一個字,遠遠超過了食文化的範疇,它涵蓋了中國文化中所有的秘密。在中國,‘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如雷貫耳,堪稱天條,它把‘吃’從食文化的核心提升到了‘國教’的高度;它像一隻看不見的鐵手,操控著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運行軌跡,捏造出中國人特有的個體人格和怪誕的國民性。”他的整部書都圍繞著求證這個中心論點而展開。作者以為,中國博大精深、夜郎自大的食文化隻是又一件迷人的“皇帝的新衣”!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問題都和“吃”脫不了幹係,吃禍猛於虎!”他將食物、食欲、饑餓、味覺、器官、咀嚼、烹飪、禮儀、酒、美食家等食文化元素作為“坐標係”、“顯微鏡”

和“解剖刀”,以“食”為鑒,來窺視和解構中國的曆史、文化、人格、國民性、現實以及一切……

作者係統地通過食文化元素來對母文化做非常苛刻的梳理和反思,因此演繹出一個警示性的結論:“中國口腔文化對味覺的片麵強調,最終導致了中國人的饑民心理、饑民人格和身體化生存,深刻地塑造了中國人的人格和文化。中國人因此而陷入了周期性的被吃垮的宿命。”最後作者也對拯救做出了努力,他認為,必須將“民以食為天”回歸到“食以民為天”;“素食主義救中國”,隻有這樣中國人有可能走出“口腔文化的宿命”——吃垮中國。

《用心飲食》

珍·古道爾/著陳正芬/譯(台灣大塊文化,2007)

知名自然學家珍·古道爾博士第一次針對飲食議題,勾勒出綠色地球的未來藍圖。書中探討了人們對於飲食的選擇,如何直接影響著全球環境、動物福利,以及我們人類的健康。一個偏重肉食的社會必然會對環境以及動物帶來負麵影響;而一種浪費無度的消費觀念,則讓資源短缺且已千瘡百孔的地球形同雪上加霜。每一餐飯、每一口食物都蘊含著食物如何被栽種、飼養並收成的精彩曆史。人類與食物之間的關係如此微妙,吃的本身就決定了這個世界該有的樣貌。所以,請慎選你的食物!珍·古道爾博士呼籲大家少吃肉食,購買有機食品,並購買當地生產的當季食品。她同時強調:如果一定得吃肉,一點點應該就夠了,而且應該確保動物是在人道環境中被飼養的。這是繼《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之後另一次的味覺革命。讀者可借以重建一個全新的飲食觀──永續的、有機的、環保的,以及對地球友善的。人類自己、芸芸眾生,以及我們僅有的這個地球也將因此共謀其利。

《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

拉佩安娜·拉佩/著陳正芬/譯(台灣大塊文化,2006)

三十年前,《一座小行星的飲食》改變了數百萬人的地球觀,它是本書前身,探討的是:富饒的地球為什麼會有饑荒?三十年後,作者帶著女兒安娜(梵文“食物”的意思),走訪世界各個角落,繼續探尋著人、食物與地球之間環環相扣的意義,以及食物資源匱乏的解決之道。一場新的意識形態戰爭,決定了人類會有什麼樣的星球,更決定我們將擁有什麼樣的心靈。這不僅是改造地球的契機,更是一趟意義非凡的心靈之旅,它揭示著:我們雖然隻有一個地球,它的繁盛未來牽係於我們此刻的作為。這本書和希望有關,也和幸福快樂有關。

《素食者膳食指南》

(美)梅西納/著霍軍生/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素食者膳食指南》主要是為營養師和其他健康護理專業人員而編寫,是他們為素食者提供谘詢的得力助手。本書也可以作為學生的教科書以及研究者的參考書。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本書對素食有一個廣泛的了解並從中獲益。

本書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素食人群的概況及其健康狀況,第二部分從素質者膳食角度探討素食者的營養素需要,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介紹了特殊素食人群的營養需要,第五部分的內容是素食者常用食物的名詞解釋和18個附錄表。素食人群的不斷增加意味著大多數營養師將與素食者共同合作,並為他們提供合理化建議。與素食相關的問題在美國膳食協會開通的“營養熱線”中經常被問及。

《素食革命》

(美)喬爾喬·契爾凱蒂/著(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一部由素食主義者國際聯盟主席喬爾喬·契爾凱蒂博士親筆撰寫的暢銷全球的素食主義聖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