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良方十起居有常精神爽(1 / 3)

“衣、食、住、行”構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四大板塊,它們各自奏著自己的樂章使人們的生活規律化和習慣化,對於多數人來說,“住”則在人們生活中奏起最強音,特別是對於老年人來說更是如此。居住環境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說人的健康狀況至少有一半是由它決定的。因此,重視起居有常,提高生活質量,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老年保健的一項重要內容。按照科學的方法安排好日常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克服不科學、不衛生的嗜好和習慣,對預防疾病、保障健康,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延年益壽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世界各國保健醫學專家都十分重視生活衛生的研究,並將其列為重要課題,視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重要條件。

根據老年醫學專家、保健專家的綜合觀察和許多長壽老人的經驗,老年人應從以下幾個方麵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1)起居有常,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作息時間。特別是老年人離退休後,離開工作崗位,生活方式改變了,打破了過去的工作、學習節奏,注意先抓好這一環節,建立起新的生活秩序,更具有突出的意義。這裏提供一份作息時間表,供老年人參考:

健康老年人一天作息活動時間安排表5∶30起床、洗漱6∶30~7∶30戶外活動、體育鍛煉7∶30~8∶30早餐8∶30~9∶30早餐後休息、家務勞動9∶30~11∶30看書、寫字、閱報11∶30~12∶30午餐12∶30~14∶30休息、午睡14∶30~17∶30外出訪友、家務勞動17∶30~19∶00晚餐,散步(餐後半小時)19∶00~21∶00看電視、文娛活動、家務21∶00~22∶00洗漱、睡覺注:冬季可相對晚1小時。

(2)要養成按時睡眠和按時起床的習慣,早睡早起。每天夜間睡眠時間不應少於7小時,午飯後應有1小時午睡。高齡老人早餐後要有一次小睡。

(3)要按時定量進餐,每餐不宜過飽。高齡老人應當少吃多餐。

(4)要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防止便秘。平日多吃蔬菜、水果等含纖維素食物,是非常有效的防治便秘的方法。

(5)堅持適當運動。具有活動能力的老年人每天都應按時進行適量的活動,時間至少30分鍾,要持之以恒。對體質較差的高齡老人或患有較重慢性病的老人,應以室內活動為主,或坐輪椅車到戶外活動。

(6)保持個人清潔衛生。根據季節變化,定時洗澡更衣,修剪指甲,理發刮臉等,以保持皮膚清潔和儀態端莊。

(7)注意勞逸安排。過勞過逸對身體都是有害的。要量力而行,日常工作、生活安排要有張有弛。

(8)保持樂觀精神,熱愛生活,多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

(9)看電視的時間不要持續太長。每天連續看電視不要超過4小時,而且每隔1小時應適當休息一會兒,或到室外走動,以利於消除視覺疲勞,並注意室內空氣流通。

(10)老年人著裝要合乎衛生要求,舒適、寬緊適當。注意根據氣候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尤其秋、冬季節,要適時添衣,以防傷風、感冒或誘發其他老年性疾病。

(11)不宜久坐。尤其老年人要定時起身活動四肢及腰背。即使行動不便也應經常變換體位。

(12)大力提倡戒煙,這是對健康有百利而無一害,且是講公德不危害他人健康的善舉。

(13)不要貪杯,少飲酒,不要天天飲、餐餐飲,決不可過量飲酒或以酒消愁,喝悶酒,以免傷身和對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14)住高樓的老人不要整天呆在家裏,應增加人際交往和戶外活動,以防止出現“高樓住宅綜合征”的病態。

專家忠告

健康長壽來自於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是任何藥物也代替不了的。隻靠食療藥補而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都對健康長壽無補。

2.營造優養的居住環境

優美的居住環境有利於養生,老人最忌諱濃煙滾滾,沙塵飛揚,腥臭廢物,喧囂嘈雜的有害的外部環境。優美的居住環境,樹木蔥綠,青翠鬱然,不僅使人感到生機勃勃,還使人感到清新可溢。

老年人的居住環境直接影響著他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人們應自覺行動起來,為老年人營造適宜的居住環境。老年人的居住環境要講究環境效應。

專家指出醫學美學環境可分為生理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三個基本美學環境類型。人的生理美學環境,著重滿足人的“感觀感覺”方麵的美學需要,它要具備優美的景色、芬芳的氣息、悅耳的聲音、潔淨的環境、可口的飯菜、適度的性愛,以及老年人生理心理特點所需求的生活設施等客觀條件。

老人居住環境應具備的條件:

①居室應建立在有益的環境裏:“靜益壽,噪促壽”。流水之聲可以養耳,青禾綠草可以養目,觀書繹理可以養心,彈琴學字可以養指,逍遙仗履可以養足,靜坐調息可以養筋骸。老人在如此適宜的環境裏,一定能生活得更幸福。

②老人居住環境以綠色環繞為佳:綠地能降低風速、減塵;樹木能分泌殺菌物質,如1畝鬆柏可分泌2千克殺菌素,可殺死肺結核、傷寒、白喉、痢疾等病菌。在綠色環境中,能多吸收一些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的負離子。所以要充分利用人與自然的和諧環境,在自然風景區,修建醫院、療養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院內營造各種小自然,“綠到庭堂春常在”嘛!

③老人居室應保暖。從老年人生理特點上考慮,其居室環境以冬暖夏涼為佳,二者相比冬季保暖則更為重要。那麼,如何提高老年人日常使用的廚房、寢室、浴室、廁所的室溫呢?以下建設可提供參考:房間的牆壁、地板、天花板,包括全部住宅,均使用厚約10厘米以上的隔熱材料;居室應麵向南,多雪地帶需提高地麵;窗戶需2~3層;正門最好密封,同時為防止室內空氣汙染要使用密封火爐。專家指出,使用火爐,人的血壓低,使用火爐年數越長的人,其腦溢血死亡率越低。若有條件,可考慮添置適當的換氣設備,廁所或更衣室應放簡易的取暖設備。

老年人常年置身於如此美而舒適、順心的環境,定會收到有病早康複,無病保健康的良好的效果。

專家忠告

優美的居住環境需要人們的共同創造,善待環境,讓環保進入我們的生活隻有善待環境,才能得到健康的回報。

3.臥室應多講究

現在居住條件好了,但不見得都“會住”。然而,舒適的臥室環境,對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老年人的理想臥室應該向陽、敞亮、簡潔、安靜。要根據實際條件,盡可能地為老年人創造一個良好的臥室環境。

(1)老年人臥室方向應朝南老年人臥室應盡量選擇朝南方向,因為老年人一般比較怕冷、怕熱,臥室選擇朝南方位,可使房間冬暖夏涼。同時,臥室的牆壁和門窗的隔音要好,窗簾可以厚一些,以避免噪音。地麵要平整,但不宜太光滑,以免老年人滑倒。

(2)老年人臥室光線應充足老年人臥室的光線要充足,因為老年人視力減弱,如果臥室光線不足,做事、讀書、看報、書法繪畫等更費視力,容易引起眼睛疲勞。但臥室光線也不宜過強,過強可使眼肌過度緊張,同樣可使眼睛疲勞。白天要經常拉開窗簾,讓陽光照進室內,而日間休息時和晚上,則光線不要太強,使之寧靜一些。

(3)老年人臥室應經常通風老年人臥室要經常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這一點非常重要。即使在冬季也要經常打開窗戶通氣,千萬不要怕冷而把門窗關得緊緊的,但要避免對流風。最好每天把窗戶半開或全開30分鍾以上,這是使房間空氣清新、保證健康、預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4)老年人臥室溫度應適宜老年人臥室的溫度一般以16~24℃為宜,濕度一般應保持在55%左右。夏天最好以自然通氣來保持室內的溫濕度。冬天由於老年人熱量少、抵抗力弱,臥室內溫度最好保持在20℃以上。如果室內過於幹燥,可在地麵上灑些水或放置一盆清水,在室內放個養魚缸或放幾盆花草等,都是增加空氣濕度的好辦法。

(5)老年人臥室擺設應簡潔老年人臥室的擺設不要過於繁雜,應符合美觀、簡單、實用的原則。有棱角的家具最好少放,以免因老年人腿腳不靈活而磕碰受傷。高過頭的櫥櫃上和床底下不要放置重物和常用物品,因為老年人搬動、取用不方便,不小心還會發生意外。老年人室內除了放置沙發、桌椅外,最好擺設一張安樂椅,老年人晃動安樂椅是一種簡易有益的運動。窗台上或桌子上可適當放置盆花、盆景、插花等,牆上可以掛上幾幅照片或油畫,但均不宜太多,因為多了反而俗氣,使人感到心煩。總之,“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室內擺設以簡樸、實用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