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在古代稱之為“導引”、“按蹺”、“爪幕”等。它是一種適應症十分廣泛且簡易有效的物理療法,臨床廣泛應用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傷科、五官科、預防保健、防衰抗老等。
按摩,作為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與疾病作鬥爭中創造的一種攝生保健方法。它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曆史悠久,流傳甚廣,深為廣大人民喜愛,曆來是群眾祛病保健延年的一種外治方法,尤其適於中老年人保健強身。
1.按摩防治疾病
按摩作為中醫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其療法曆史悠久,揚名中外。老年朋友相對來說閑暇時間較多,學會按摩,自我保健,既經濟又實惠,是老年人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
按摩療法是,以運用推、按、點、拿、拍、搓、捏、揉等手法操作為主,並概括了氣功、體操等療法的部分效用而形成的一種醫療保健方法。從中醫理論來講,按摩的治病原理,是以髒腑和經絡理論為基礎的,通過按摩手法使經絡通達,氣血流暢,陰陽平衡,髒腑各器官相互關係協調,營衛氣血合宜,人體內部生理機能趨於正常,則可防未病,或其病自愈。祖國醫學將它的作用歸納為:通經絡,活氣血,調陰陽,濡筋骨,理毛竅,蓄精氣,養髒腑,靈活關節,鬆弛肌肉,從而達到預防、健身、祛病、防衰抗老的目的。
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按摩者對體表的特定部位做功,通過點穴按摩刺激引起神經、肌肉的興奮,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消除疾病和疲勞。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按摩的手法運做,確實可以刺激體表末梢神經,可以加快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增加局部皮膚和肌肉的營養供應,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和再生修複。而且,能促使血液中的白細胞總數增加,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和祛病能力。強而快的手法,可引起神經、肌肉的興奮;輕而柔緩的手法,則能抑製大腦皮層,抑製神經、肌肉的功能活動;並能對大腦皮層產生保護性抑製過程,促使腦細胞機能複原,這對於老年人祛病養身來說,更具有積極的主導意義。對血糖過多的老年病人,推拿後可使血糖值下降;對血糖過低者,也可促使血糖值升高。它還能調整血壓、心率,調節胰島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還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延緩心肌纖維退化,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其血流量,促進血氧和營養物質的吸收,從而加強心髒功能,防治冠心病等。它還能反射性地調節自主神經的功能,促進胃腸蠕動,提高其吸收能力,從而增加食欲,促使其消化係統的功能恢複正常。按摩能增加血液中內啡肽的含量,使部分乳酸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大量乳酸被還原成能量物質,從而起到放鬆肌肉,消除疲勞或痙攣,緩解疼痛和恢複機體的工作能力,增強體力等作用。大量實踐表明:按摩對老年人的中樞神經係統、心血管係統、消化係統、內分泌係統、免疫係統均可起調整作用。總之,按摩不僅能強身健體,防治許多疾病,而且在延年益壽、抗衰防老和健美等許多方麵,都有顯著效果。對此應該給以充分肯定,不應低估。所以老年人學會按摩,對祛病、保健、延年大有裨益。
許多老年人在按摩中使用了“按摩器”,按摩器對人按摩有許多優點,如按摩部位、按摩時間、按摩地點不受限製。特別是用電池的電式按摩器更是輕便實用。機對人按摩除有機械效應外,還有電磁波刺激效應和熱效應,某種程度上,它優於人手按摩,但它卻代替不了手按摩,所以在使用“按摩器”這種有益的理療器械時,有以下情況者不宜用:
①皮膚不完整,皮膚化膿。
②皮膚寄生蟲性及真蓖性疾病。
③局部出血及有出血傾向。
④骨折腫瘤。
⑤心髒病及眼部病變。
⑥精神病患者、腦部損傷者腦部按摩。
此外,使用交流電的“按摩器”注意不要在潮濕的地方使用,同時,按摩時間不宜超過30分鍾,若“按摩器”出現振子不動、劇振、鬆脫、響聲大、過熱等現象時,應排除故障後再用。
2.自我按摩治落枕落枕是人們經常遇到的頸部扭傷,落枕後其疼痛和不便勿須多講,進行自我按摩可快速有效地治落枕,其神奇之處盡在按摩之中。
落枕,又稱為頸肌扭傷,好發於秋、冬、春季節,冬季發病率最高。它是由於頸部肌肉過度旋轉扭曲所造成的。本病多因睡眠時姿勢不正確。枕頭過高或過低、過硬,使頸部的肌肉長時間處於過伸或過屈位置而造成靜力性損傷,患側肩部、背部、肩胛均有明顯壓痛,頸部運動受阻。風寒濕邪侵襲,也可導致本病加重。自我穴位按摩法,對本病有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