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良方十二預防為主早治病(2 / 3)

(3)口苦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多見於急性炎症,以肝、膽炎症為主,這常與膽汁的代謝有關。中醫認為,口感苦者,若兼有頭痛眩暈、麵紅眼赤、性急易怒、大便幹結、舌質偏紅、苔薄黃、脈象弦數等症狀,則多為肝、膽有熱所致。

(4)口辣口辣是口中自覺有辛辣味或舌體麻辣感。因為辣味是鹹味、熱覺及痛覺的綜合感覺,所以自覺口辣的病人舌溫可能偏高,口辣的病人舌粘膜對鹹味和痛覺都較敏感。中醫認為,口辣多為肺熱壅盛或胃火上升所致,常伴有咳嗽、咯痰黃稠、舌苔薄黃等症狀。常見於高血壓、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症及長期低熱者。

(5)口淡口淡指口中味覺減退、自覺口內發淡而無法嚐出飲食滋味。中醫認為,口淡無味,飲食不香,多屬病後脾胃虛弱,運化失健。常伴有食欲不振、四肢無力、胸脘脹滿、舌淡苔白等症狀。多見於炎症的起初或消退期,而以腸炎、痢疾以及其他消化係統疾病為多見,還見於大手術後的恢複階段;內分泌疾病及長期發熱的消耗性疾病、營養不良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鋅的缺乏、蛋白質及熱量攝入不足的病人,也常有口淡感,另外,口淡無味、味覺減弱甚至消失,還是癌症病人的特征之一。

(6)口鹹口鹹是口中如含鹽,自覺有一種鹹味。中醫認為,口鹹多為腎虛所致,表現為頭昏耳鳴、腰膝酸軟、盜汗遺精、或神疲力乏、夜尿頻長、陽痿、帶下等症狀。多見於慢性咽喉炎、慢性腎炎、神經官能症等。

專家忠告

味覺一旦出現了異常現象,多數是疾病的征兆,因此,千萬不可忽視這一點,更不可隨便對付一下或不管不顧,進而延誤了治療的大好時機。

7.由小便異常辨病

正常人的尿一般為無色透明或淡黃色,天熱、飲水少或出汗多時呈深黃色,若尿出現五顏六色,往往預示著某種疾病。

(1)無色尿常見於精神性多飲多尿症,尿崩症和糖尿病等。

(2)紅色尿尿液呈淡紅色如洗肉水樣,或鮮紅色,係尿液中有血液混入,往往有急性腎炎、腎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和泌尿器官結石、腫瘤等病症。女性患子宮、卵巢、輸卵管疾病時,也能出現紅色尿;有時闌尾、結腸、直腸等發炎,也會出現紅色尿。

(3)乳白尿排出的新鮮尿渾濁如米湯,常見於絲蟲病、泌尿係統化膿性感染或淋病等。

(4)黃色尿提示膽道受阻,膽汁排出不暢並反流入血,因尿中含有大量膽紅素,將尿液染成黃色。常見的肝膽係統疾病(如急性肝炎、膽囊炎和膽石症)、總膽管結石、胰頭癌引起的阻塞性黃疸,也容易產生。

(5)藍色尿小便呈藍色可見於霍亂、斑疹傷寒等,特別是當尿液腐敗時更顯著。

(6)黑色尿尿液呈黑色如醬油,或呈棕色如葡萄酒,常見於血型不合的輸血、蠶豆病等。黑色尿多提示病情凶險,需積極采取搶救性措施以挽救生命。

(7)氣泡尿如果尿液中存在大量而且較大的泡沫,或者在表麵泡沫消失後,仍然見到大小不等的氣泡從尿液中不斷向上冒出,醫學上稱此為“氣泡尿”。提示可能患膀胱炎、糖尿病、結腸炎、膀胱癌、直腸癌等疾患。對持續性的氣泡尿,且氣泡多而大者,應速去醫院檢查,這對於早期發現症狀不明顯的病理性變化十分重要。

正常人的尿液因含有揮發性酸類而常帶特殊的芳香性氣味。

(8)腐臭味新鮮尿而有腐敗性臭味,往往是由於泌尿道細菌感染所致,如膀胱炎、腎盂炎並發膿腫等。

(9)蘋果香味糖尿病酸中毒或饑餓時,尿中可含有丙酮,呈蘋果香味。

(10)氨臭味新鮮尿有氨臭味,常見於尿毒症患者。

(11)糞臭味大腸杆菌滋生時尿液含有糞臭味。

(12)惡臭味尿液氣味惡臭難聞,多見於惡性腫瘤潰爛、壞死性膀胱炎等。

此外,根據一個人的排尿次數,也可判斷健康與否。正常人每日排尿6~10次,每日數十次小便是不正常的。

專家忠告

不同顏色和不同氣味的尿液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有的是由於生活飲食所致,而大多數則是許多潛在疾病的早期信號,因此發現尿液異常時應及時就醫早查病患。

8.由大便異常辨病

健康人的大便呈棕黃色,大便顏色的變化與疾病的關係十分密切。

(1)白色或灰白色白色或灰白色提示膽道梗阻,有膽結石、膽道腫瘤或胰頭癌的可能。此外,灰白色便還可見於鋇餐造影後,這並非疾病所致生理性糞便。

(2)白色淘米水樣白色淘米水樣即糞便像米泔水樣的白色液體,量多,常見於霍亂。

(3)白色油脂狀白色油脂狀,且量多,並且惡臭,常見於胰源性腹瀉或吸收不良綜合症。

(4)白色粘液狀白色粘液狀提示可能是慢性腸炎、腸息肉和腫瘤。

(5)深黃色紅細胞先天性缺陷、溶血性細菌感染、惡性瘧疾、配錯血型的輸血、某些化學藥品或毒素的中毒、各種免疫反應(包括自體免疫)等引起大便深黃色。

(6)綠色呈水樣或糊狀,有酸臭味,多泡沫,多見於消化不良、腸道功能失調等疾病。若綠便中混有膿液,則是急性腸炎或菌痢的表現。此外,吃了大量含葉綠素的食物,或腸內酸性度過高,也會使糞便變成綠色。

(7)淡紅色像洗肉水樣,這種大便最多見於夏季因食了某些被嗜鹽菌汙染的醃製品;常見於沙門氏菌感染引起的腹瀉。

(8)鮮紅色鮮紅色大便常見於下消化道出血。外層沾有鮮血,量少,並伴劇痛,便後疼痛消失,是為肛裂;若血色鮮紅,量多少不一或呈血塊,附在糞便外層,與糞便不相混,用水可將血液或血塊衝走的,有內痔出血的可能。若血色鮮紅,並與糞便混在一起,提示可能為腸息肉或直腸癌、結腸癌所致。

(9)暗紅色血液和糞便均勻地呈暗紅色,又稱為果醬色,常見於阿米巴痢疾,結腸息肉和結腸腫瘤。另有一種情況是正常人進食過量的咖啡、巧克力、可可、櫻桃、桑葚等也可出現暗紅色大便,這要同上麵的疾病區別開來。

(10)黑色因同馬路上柏油色,又稱柏油樣便,是常見的一種上消化道出血大便。它包括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竇炎、粘膜脫垂、肝硬化時的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等。但是,食過多的肉類、動物血、肝髒、菠菜,口服鐵劑、钅必劑活性炭等,糞便也可呈黑色,應加以區別。用水將黑便衝散,若顯出血色,即為消化道出血。

專家忠告

俗話說:“十男九痔”。日常大便出血,人們往往想到是痔瘡,而忽略了大腸癌的可能性。大便出血,首先要警惕癌腫的可能。這對老年人尤為重要。

9.由吐痰異常辨病

健康人一般僅有少量痰或無痰。多痰或痰異樣、異味,則預示萌發某種疾病。

(1)粘液性痰粘液性痰一般為無色或淺白色透明粘液狀。多見於急性支氣管炎或肺部感染早期。慢性支氣管炎的痰多為白色泡沫狀粘液性痰。病毒性肺炎和過敏性肺炎的痰也是粘液狀,但其量較少。

(2)粘液濃性痰粘液濃性痰外觀呈淡黃色塊狀,常見於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或肺部混合性感染、肺結核等症。亦可見於急慢性扁桃體炎。

(3)漿液性痰漿液性痰一般為稀薄透明泡沫狀痰,量多。多見於支氣管擴張或肺水腫病人。

(4)漿液膿性痰漿液膿性痰多見於支氣管擴張和肺膿腫病人。其痰液放置後可分為三層,上層為泡沫塊,中層為稀薄漿液,下層為混濁的膿渣和壞死物質。

(5)膿性痰膿性痰外觀為黃綠色粘稠塊狀或不透明的膿汁狀。肺膿腫和支氣管擴張患者多見,量較多。還可見於肺結核空洞合並感染。

(6)腥臭痰痰量多味腥而臭,多見於肺膿腫。痰為黃綠色腥而臭提示有厭氧菌感染。若痰色紅而惡臭,則為肺癌晚期。

(7)血痰痰內帶鮮血,常見於肺結核、肺癌、支氣管擴張症。鐵鏽色血痰見於大葉性肺炎。黑紅色痰見於肺梗塞。痰色桔紅見於肺吸蟲病。粉紅色痰往往見於肺水腫時混有血液。

專家忠告

咳痰是老年人常有的現象,往往會在疾病前期或患病過程中伴隨不同程度的咳痰,因此出現異常咳痰或痰液多是患有某種疾病,建議您及早就醫,查清疾患以對症治療。

10.由咳嗽症狀識病

咳嗽是機體一種基本的防禦機製。人可以隨意咳嗽,但多數情況下是由於受到刺激而發生反射性咳嗽。咳嗽是極為常見的症狀,幾乎所有呼吸道的疾病均可引起咳嗽,因此咳嗽亦少特異性。但咳嗽持續不斷或咳痰較多,是一種病理現象,應就醫診治。

大多數人咳嗽,多在感冒以後,先有咽痛,然後咳嗽,或合並有發熱,一般1~2天即退。但咳嗽持續,可為幹咳,也可有痰,多為白色,部分病人可有黃痰,一般診斷為咽炎或氣管炎。如發熱較高,伴有扁桃體腫大,咽痛劇烈,可能為急性扁桃體炎。如發熱持續,或黃痰不斷,同時伴有氣急,應考慮有無肺炎、肺膿腫、胸膜炎,需進一步攝X線胸片檢查。如無上述情況,口服一些止咳化痰的藥物,必要時應用一些抗生素,一般咳嗽就能好轉。

(1)持續的咳嗽如咳嗽持續2~4周不愈,亦應攝X線胸片檢查排除肺風疾病,如胸片正常,應追問病史,咳嗽因喉癢引起者,可能為慢性咽炎所致。此外,尚有胃食管反流和服用抗高血壓藥(如開博通)等亦是慢性咳嗽的原因。如經2~3個月治療無效,又無其他原因可尋,而咳嗽又較為劇烈的,應進行氣管鏡檢查,以確定有無氣道內病變,如支氣管腫瘤、內膜結核等疾病。但除此以外,最可能的仍然是支氣管炎,如反複發作,就轉為慢性支氣管炎;如每次發作都有大量黃膿痰,而胸片又無肺炎表現,則可能為支氣管擴張。

(2)咳嗽伴血痰咳嗽有血痰的,如有發熱,可能為肺結核、肺膿腫、肺吸蟲病;如伴大量黃濃痰或反複咯血的,則可能為支氣管擴張。沒有其他症狀而年齡又較大的人,尤其是吸煙者需考慮支氣管肺癌,X線胸片的檢查是必需的,必要時需進行胸部CT檢查,如仍無異常發現而痰血持續,氣管鏡的檢查是必需的。

(3)咳嗽伴氣急咳嗽同時有呼吸困難,如有胸痛,需考慮氣胸和胸膜炎;如有發熱,可能為重症肺炎;原有慢性支氣管炎的,可能合並有感染、並發氣胸或喘息發作。原有心髒疾病的,可能出現了心功能不全,如有粉紅色泡沫樣痰,為急性肺水腫,需及時去醫院就診。

專家忠告

咳嗽可以說是人人都見過,人人都經曆過的,但千萬不要以為咳嗽不礙事而不予重視,特別是對於老年人來說,從煙霧引起的一過性咳嗽到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幾天的咳嗽似無大礙,但您不要忘記還有老慢支,肺結核等致你生活質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的咳嗽。因此衷心奉勸老年朋友引起重視,從而得到合理的處理。

11.由頭痛症狀識病

感冒發燒或碰到問題感覺到緊張,都會引起頭痛。這種小毛病,有時不理睬它,自己都會好。但有些頭痛卻是嚴重疾病的信號,甚至可能威脅人的生命,不容忽視,否則延誤診斷,會造成嚴重後果。

(1)頭痛發生的時間與疾病清晨痛得厲害,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好轉,可能是高血壓。發生於後腦部位的頭痛,餐後3小時左右,呈間歇性,進食可緩解,可能是低血糖性頭痛。上午頭痛劇烈,多為腦瘤或副鼻竇炎所致。下午或晚上看書產生的頭痛,大多與眼部疾病有關。入夜疼痛加重甚至迫閉眼瞼,可能是急性虹膜睫狀體炎造成的頭痛。

(2)頭痛部位與疾病眼、鼻、咽部疾病,多見於前額頭痛,包括眼病、鼻炎、鼻竇炎、咽喉炎等。側部頭痛,與耳部疾病有關。偏頭痛與癔病有關。頂部頭痛,多見於神經衰弱患者。急性感染所引起的頭痛多為全頭痛,如腦震蕩、腦炎等。位置不定的頭痛,多見於神經衰弱或動脈硬化等。

(3)頭痛程度、性質與疾病頭痛的程度與病情的輕重無平行關係。腦腫瘤的疼痛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可能是輕度或中等度。頭痛劇烈多見於腦膜炎或高血壓腦病。有時,輕度的頭痛且伴以眩暈,應考慮貧血。

(4)頭痛伴隨症狀與疾病神經官能性頭痛,如失眠、焦慮、思想不集中、情緒波動等。頭痛劇烈嘔吐,有發燒現象,多見於顱內壓增高症,如顱神經麻痹、意識障礙等腦膜病症。當嘔吐完後,頭痛明顯減輕,屬於偏頭痛。頭痛伴隨著視力障礙者,多見於青光眼或腦腫瘤。頭痛突然加劇,神誌開始模糊,可能有腦疝的傾向。頭部因外力撞擊後,產生局部性頭痛甚至全頭痛,並伴有惡心、嘔吐、昏迷或意識障礙者,有可能屬顱內外傷性血腫。

(5)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頭痛

①緊張性頭痛。大部分頭痛屬於此類,是由於精神緊張、抑鬱和焦慮所致的持久性頭痛,可見於頭部任何部位,甚至伴有頸痛。疼痛呈重壓感、緊箍感、鉗夾感,可以持續存在,也可於緊張或抑鬱時發生或加重。常伴有失眠、多夢、早醒等睡眠障礙,並且精力衰退、頭暈、易激動、抑鬱等。這類頭痛以心理治療為主,同時輔以藥物治療,不宜長期應用止痛劑。按摩也有一定效果。

②其他頭痛。頭外傷後的頭痛,一般均應做必要的檢查。無嚴重顱腦損傷的頭痛,一般休息數周後完全恢複,極少數者遷延超過3個月。頭痛且伴有頭暈、失眠、遺忘、記憶力差、疲乏等,稱為腦震蕩後綜合症,酌情給予相應藥物及神經營養藥物治療。

頭痛亦可由其他因素引起,如缺氧、一氧化碳中毒、飲酒、低血糖以及軀體疾病引起的發熱,服用血管擴張藥,近視或遠視等。

表8-3頭痛自測診療表起病急慢發病情況可能疾病處理突發、劇烈一側肢體活動障礙腦出血?就醫急診後枕部痛、頸項僵硬蛛網膜下隙出血?就醫急診急性血壓急劇升高高血壓腦病?就醫急診眼痛、視物模糊、眼球壓痛青光眼眼科急診膿涕、鼻旁竇壓痛鼻竇炎?耳鼻喉科診治發熱,伴有神經精神症狀腦炎性疾病?就醫急診亞急性無發熱,伴頸項僵硬等慢性硬膜下血腫?腦腫瘤?就醫診治發熱、抽搐、肢體及語言障礙腦膿腫?就醫診治慢性進行性加重腦腫瘤?腦積水?就醫診治慢性反複發作男性,一側劇痛,同側結膜充血、鼻塞叢集樣頭痛?藥物治療女性,一側搏動性發作4~24小時,間歇期正常偏頭痛?藥物治療反複無規律,緊張後加重緊張性頭痛?心理、藥物治療? 專家忠告頭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原因繁多,其中有些是嚴重的致命疾患,病因診斷常存一些困難。必須強調的是要命的頭痛不一定痛得要命,因此,對頭痛的預防,實質是積極預防和治療各種原發病。

12.老年骨關節病的預防

老年人常常發生關節部位的疼痛、腫脹、活動不方便、腿腳不靈等。很多病可以產生這些症狀,但常見的要算“骨關節病”,因為發生於老年人,所以又叫老年性關節炎。

人到了一定年齡都有不同程度的關節炎,但是不一定有症狀。

(1)骨性關節炎的發病原因①創傷與磨損。骨性關節炎發病的主要原因是創傷與磨損。創傷有急性的與慢性的;磨損則專指長期的、慢性的消磨損傷。

人一天到晚總在活動,在幾十年的活動中,關節可能受過傷,發生骨折、脫位,使關節麵變得不光滑,或因幾十年的磨損、生理的老化等,都可導致骨關節病。

肥胖的人比正常體重的人,體重負擔大得多,關節負擔重力也大得多,日積月累的磨損也較一般人嚴重。

關節畸形也是造成骨性關節炎的一個原因,正常關節就和輪軸一樣,很好、很正。假如軸歪了,轉起來時磨損就嚴重。關節畸形,如膝關節的內翻、外翻、俗稱“羅圈腿”或“八字腳”,關節軸不正常,關節受力不平均,就容易造成骨性關節炎。

關節不穩也是造成骨性關節炎的原因之一,如韌帶受過傷,斷了或拉長了,關節就會不穩、鬆弛,也就容易磨損。

②退變。老年人經曆了幾十年的活動,關節已有磨損和生理老化,軟骨營養不良、代謝能力差,致使軟骨變質,而形成骨性關節炎。

③遺傳因素。這也是原因之一,西方人、白種人就比東方人易患骨關節病,這和基因有關。

④疾病。有些疾病能引發骨性關節炎。

a.類風濕病。類風濕病先從關節滑膜開始,形成類風濕性滑膜炎,然後侵犯軟骨及骨質,致成類風濕性關節炎。

b.化膿性感染。當外傷傷到關節時,把病菌帶到關節內,致使關節內感染,炎症可直接破壞軟骨及骨質,從而造成關節炎。

c.特殊的感染。由結核杆菌所致的結核性關節炎,對軟骨與骨質破壞明顯。

(2)骨性關節炎易發部位髖關節、膝關節、頸椎、腰椎、手關節等部位容易發生。原因是這些部位在平時受力大,磨損多。如髖關節、膝關節承載著整個人體的重量,而且活動多、易受傷,所以易得骨性關節炎。

大拇指的腕掌關節也容易發生骨性關節炎。大拇指的近端叫掌骨,掌骨的基底和腕骨交接處是腕掌關節,這個部位也活動多、受力大,故易發生關節炎。

手指末端關節,背麵兩側常長出結節,手指末端不能伸直,也是由骨性關節炎所致。

(3)骨性關節炎的症狀

①疼痛。是疾病的信號。骨關節病的疼痛和天氣有關係,當溫度、濕度、氣壓發生變化時,骨關節病的症狀也會隨之變化,時輕時重。

從病理、生理上看,關節不動的時候,血液循環慢,有瘀滯,關節就疼痛。開始活動時因為加重壓力,疼痛就厲害。當活動一段時間後,血液流通了,血液循環正常了,關節就恢複了正常營養與代謝,疼痛就減輕了。

②活動受限。因關節不平,因長時間疼痛而不敢活動,關節囊、韌帶等彈性組織腫脹發僵,活動漸受限。有時軟骨剝脫下來卡在關節裏成為“關節鼠”,也叫關節遊離體。一旦卡在關節的關鍵部位,就影響活動,這種情況叫關節交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