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營養均衡。營養不良會影響潰瘍的愈合,但高脂肪的酸性食物也對潰瘍病的治療不利。所以可以用豆漿來代替牛奶,用煮熟的豆類來代替肉類,馬鈴薯則可代替其他的家禽肉。
(2)晚上要少進食。夜間或傍晚要少進食,尤其不要在就寢前吃任何東西,這個時間應該讓胃得到休息。一般按正常生理結構的規律,胃液分泌在日間較多,到中午餐後達到最高峰,在傍晚的時候降低下來,而到了晚間胃液就停止分泌,胃就休息了。所以我們就不要擾亂它的這種規律。
(3)避免止痛藥物刺激。嚴格避免任何止痛藥物,比如阿斯匹林之類,激素也在被禁止之列,因為它們可能會增加並發症的機會。
(4)戒煙。如果病人有吸煙的習慣,應該立即戒煙,因為吸煙會延遲潰瘍的愈合,而且合並症也比較多。
(5)吃飯時多咀嚼。多咀嚼能促使唾液分泌,使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而唾液當中具有一些有益的成分,對胃腸的粘膜都有保護作用。
(6)多吃卷心菜。卷心菜裏麵含有一種抗潰因子,它能夠加速潰瘍的愈合。吃這些蔬菜的時候應該盡量生吃,因為經過烹煮之後會使有益的成分大部分喪失掉。如果將新鮮的這類蔬菜壓碎擠汁用來飲用也可以。
(7)少食糖和濃茶。白糖能夠刺激胃酸的分泌,所以病人應該采用低糖飲食。濃茶和咖啡也最好不喝,因為其中所含的咖啡因是胃腺的刺激劑。
(8)多吃馬鈴薯。馬鈴薯對消化性潰瘍病人有良好的幫助,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而且它略帶堿性,可以幫助中和胃液的酸度。馬鈴薯的做法可煮、燜烤或是和別的食物一起燜熟,隻是不要油炸,也不要加入牛油、牛奶和肉類。
(9)甜杏、橄欖、小米可健胃。幹的甜杏嚼爛吃有助於減低胃內的酸度,也可以防止消化液的腐蝕作用。吃生橄欖對胃也有平複的作用,可以每次吃五六個,不要用罐頭製品的或者是醋醃的。小米或玉米等對消化道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這一類的食物對潰瘍病人是很有益的,可以隨意煮來吃。
(10)多做運動。運動能夠消除緊張壓力。病人最好能夠定出有規律的戶外體育運動時間表,每天按時運動是有很多好處的。
專家忠告
胃病患者在恢複期應注意慎風寒,節飲食,動靜結合,以恢複脾胃的運化功能。平時要注意精神的調節,克服情緒影響,鬱怒悲傷時避免飲食。
5.老年冠心病人的康複調理
冠心病作為一種威脅生命的嚴重疾病,對其進行藥物治療固然重要,但采用積極手段,在生活中注意康複調理,亦是非常必要的。
近十年來,我國冠心病發病率逐年增加,死亡率增加1至3倍。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的心髒病,它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
冠心病的主要類型有心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
醫學家一致認為:有冠心病的人如能過好下列五道關,就可以防止病變發展並有爭取好轉的可能。
(1)飲食習慣關。飲食內容以素食清淡為本,在質量上,吃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食物,如各種雜糧穀物、蔬菜、水果、魚類、瘦肉和植物油,少食葷油及動物的內髒。在方式上,不吃煎、炸和臘製食物,以煮、蒸和炒為宜。
(2)防止肥胖關。必須保持體重“收支”平衡,或“收小於支”,惟一的辦法隻能控製飲食,加強體育鍛煉。
(3)嚴禁煙酒關。調查表明,有飲酒吸煙習慣者死亡率高達25%,特別是愛飲烈性白酒的人更應注意。
(4)穩定情緒關。要善於控製情緒,減少喜、怒、哀、樂、悲、恐、驚的刺激,保持心理健康平衡,並可做做保健操,打打太極拳等。
(5)麻痹大意關。祖國醫學早就有“治未患之患”的預防為主的理論。因此,要定期進行血脂分析檢查(膽固醇控製在250毫克以下),積極治療與本病有關的疾病,如高血壓、肥胖症、高血脂症、痛風、糖尿病及肝病等,同時定期進行心電圖檢查(是判斷心肌缺血有效而無創傷的方法)。
如能嚴格把好以上五道關,及時糾正失調的身體,調整好內外因素,保持精神愉快,不但可以避免及減少冠心病的發作,並且可爭取冠心病好轉的良機。
專家忠告
冠心病人要防止在夜間起床,並且要牢記3個半分鍾:醒來時靜臥半分鍾,再坐起來半分鍾,雙腳下垂床沿半分鍾,經過3個半分鍾再下地,便可安然無恙。
6.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生活保養
心律失常是心髒在跳動過程中突然出現規律紊亂的一種疾病。一般情況下,老年人的心律失常,則多見於器質性病變,要提高警惕。
心律失常易發生在心髒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病人身上,在心律失常病人的生活保養中,這幾種疾病患者更應注意。並嚴格按下列要求去做:
(1)注意飲食,定時定量,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尤其要多食粗纖維食物,如白菜、芹菜、韭菜、豆角等,以利通便。
(2)適當體育鍛煉,但須根據醫生的意見而定。一般不主張心律失常病人參加晨跑或做健身操等激烈的運動。
(3)有嚴重心律失常的病人,不能開“夜車”,每次工作或學習的時間也不能持續過長,應注意間歇休息。
(4)平時保持情緒穩定,凡事要想得開,不要計較小事,更不要意氣用事、暴怒或吵架。
(5)每天看電視應控製在1小時左右,不要看刺激性強、競爭性激烈的影視片。
(6)不能酗酒,應戒煙。每次洗澡時間不能過長,洗澡水不要太熱。重症心律失常病人原則上不能遊泳。
(7)如果心律失常較重,合並有器質性心髒病,則生活要規律,要製訂每天的活動計劃,按時起居,按時睡眠。
(8)嚴重心律失常病人,不能從事駕駛工作。
(9)定期到醫院複查心電圖、心髒X線平片、心髒B型超聲及必要的化驗,有條件的可請醫生定期檢查身體。
(10)患者應該知道所患的是什麼病,發生的是哪一種心律失常,有什麼預防方法。平時應該多學習點有關心律失常的基本知識和救護處理常識,常備必要的藥品、氧氣瓶或氧氣袋,熟記附近各大醫院及急救中心的電話號碼,以免屆時手忙腳亂。
專家忠告
心律失常患者原則上是可以進行體育鍛煉的。但必須根據病人體質、病種、心律失常的嚴重程度及該運動項目對病情有無益處等而決定,必須實行“個體化”原則。
7.骨質疏鬆症患者的自我嗬護
骨質疏鬆這個被稱作“靜悄悄的世紀流行病”,已經跨入常見病、多發病的行列,並且還在逐年增加。這應該引起老年人的警惕和重視。
一項曆時8年的13個省、市健康人群骨質礦物質含量調查表明,我國已有5000~6000餘萬人患骨質疏鬆綜合症。
在骨質疏鬆症患者的生活中,自我進行飲食、運動等方麵的調理對於病情的康複是大有裨益的。若能持之以恒,則效果更好。
(1)飲食:保證鈣的攝入量是生活輔療的中心環節,最為重要,還有磷及維生素D的攝入。成人每日需鈣1000毫克;妊娠及哺乳女士、絕經期、老年人及糖尿病、腎病、胃腸病患者等還應增加500毫克。
(2)在進食調配中,要力求營養均衡,飲食多樣,粗細搭配,尤其要多進食含鈣多的食品,如牛奶、魚蝦、豆類、雞蛋及綠色蔬菜。
(3)在飲食製作中盡量減少鈣及維生素D的損失和有利於鈣的吸收,如加工魚、肉時加一點醋,不僅調味,而且可增加鈣的深解,促進鈣的吸收。
(4)運動可增強人體骨礦物質含量,活動又可刺激骨形成,從而有效預防骨質疏鬆。運動方式並非固定,有氧運動中的步行、慢跑、遊泳、滑冰、騎自行車、練太極拳等均可。對於上述極易發生骨質疏鬆的特殊人群,尤應強調采用與體力適合的運動項目,不可“隨彎就彎”地任其臥床而不活動,這對癱瘓病人的康複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