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診的理論很精微,而色診的理論則更為精微,這是因為色診中有的內容隻可意會,難以言傳。病症不同,氣色也會不同,但是,如果推而廣之,加以擴充,繼續類推下去,雖然有難以形容的地方,也是可以初步討論的。
如從五氣應五色的原則來看,風氣應青色,寒氣應黑色,暑氣應紅色,濕氣應黃色,燥氣應金色。風善動不居,具有輕揚、開發、向上、向外的特性,是陽邪;風邪侵襲,常傷及人體的頭、麵、陽經和肌表,使皮毛腠理開泄,出現頭痛、出汗、脈浮緩的表征。寒是陰氣盛的表現,故稱陰邪;寒邪侵人,機體的陽氣會奮起抵抗,陽氣本可製陰祛寒,但若寒氣太盛,陽氣則反而為寒邪侵害,所以如外寒侵襲肌表,衛陽被遏,就會出現惡寒、發熱、無汗、脈象緊張有力的表征。暑為盛夏火熱之氣所化,火熱屬陽,故暑邪是陽邪;暑邪傷人,便會出現高熱、心煩、麵赤、脈象來勢遲緩、脈體寬大但觸之無力的表征。濕是重濁有質之邪,與水同類,是陰邪;濕邪侵人,機體陽氣與之抗爭,所以濕邪侵人,易傷陽氣,又因為濕為重濁有質之邪,所以侵入後最易滯留於髒腑經絡之中,使髒腑氣機升降失常,經絡阻滯不暢,出現食欲減退、小腹脹滿、小便淋漓、脈象往來艱滯不暢的表征。
脈象浮緩的,其尺部的皮膚也浮緩;脈象緊張有力的,其尺部的皮膚也緊張;脈象往來流利,應指圓滑的,其尺部的皮膚也滑潤;脈象來勢遲緩,脈體寬大但觸之無力的,其尺部的皮膚也滯澀;脈象來勢極大,但去勢漸衰的,其尺部的皮膚會突起;脈象雖細弱如絲,但連綿不斷的,其尺部皮膚會收縮。將色、脈與皮膚合並而檢驗察看,那麼風氣使脈象浮緩的,皮膚就會出現青色而舒緩的情形;寒氣令脈象緊張有力的,皮膚就會出現色黑而緊的情形;暑氣使脈象來勢遲緩,脈體寬大但觸之無力的,皮膚就會出現紅色而生氣減弱的情形;濕氣使脈象往來艱滯不暢的,皮膚就會出現黃色而滯澀的情形。像這樣的話,風寒暑濕的顏色雖難以描述,不是也可以用心去剖析的嗎?
不僅如此,又如,喜則氣散,怒則氣逆,思則氣結,恐則氣下,悲則氣消,也可以憑借氣的變動情形而加以擬議。這是為什麼呢?
心氣關聯於舌,它的變化在天為六氣裏的熱,在地為五行裏的火;在人體主血脈,在五色為赤,在五音為徵,在五聲為笑,在人體的變動為憂,在七竅為舌,在五味為苦,在情誌的變動上為喜。在表現方式上,喜色往往是油然而生的。適度的喜樂,能使人精神愉快,心氣舒暢。心藏神,如果狂喜極樂,心又藏神,就會使人的心氣弛緩,精神渙散,並出現喜笑不休、心悸、失眠等症。
肝氣上通於目,它的變化在天是六氣裏的風,在地是五行裏的木;在人體中為筋,在五色中為青,在五音中為角,在五聲中為呼,在人體的變動為握,在七竅中為目,在五味中為酸,在情誌中為怒。在表現方式上,怒往往會導致氣逆。怒傷肝,是因為情誌用得過度,使肝氣升發太過而上逆,並出現胸脅脹滿、頭痛頭暈、目赤腫痛,甚則嘔血、昏厥等症。
脾氣關聯於口,它的變化在天為六氣裏的濕,在地為五行裏的土;在人體為肌肉,在五色為黃,在五音為宮,在五聲為歌,在人體的變動為打呃,在七竅為口,在五味為甘,在情誌變動上為思。在表現方式上,思往往會導致氣結。脾主運化,喜歡正常地運轉而厭惡鬱結,但思慮過多,則會使脾氣鬱結,出現胸脘痞滿、消化不良、大便稀薄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