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因氣色的不同而病情有所差異,因脈象的不同而病情有所區別,又需要結合四診而綜合分析。這裏隻是粗略舉例,說明各種帶有出血的病症,並非都是熱證。朱丹溪說:“知道了其中的要領,就可以用一句話說清楚。”但是,話不能說得如此武斷,為什麼呢?因為不知道其中的要領,就不能把握住頭緒,這是極其危險的。
診痰望法提綱。
《虞書》中以鳥獸的行為來記錄時間,《月令》中以蟲魚的活動來預測氣候,這都是用自然界的物象來認識天時。《黃帝內經》用人體內水液的變化來診斷疾病,後世醫家以人體所產生的痰涎來診斷人體的疾病,這都是用人體自身的變化來認識了解人體。天道的變化離我們較遠,而人體自身的變化卻近在咫尺,所以就要從自身的異常變化來取象,用以進行或大或小的預測。雖然所說的內容不同,但道理卻是一樣的。更何況痰因病而生,病因痰而顯,這樣的道理難道不是很明顯嗎?
其間曾參考相關書籍,均認為痰質稠黏,飲質清稀。寒痰呈青色,濕痰呈白色,火痰呈黑色,熱痰呈黃色,老痰膠而黏。痰滑容易咯出來的,是濕痰,為脾有病;難以咳出的,是燥痰,為肺有病;痰清稀而多泡沫的,是風痰,為肝有病;痰質堅硬,而且結成塊狀的,是熱痰,為心有病;痰液清稀而有黑點的,是寒痰,為腎有病。
凡是新病而病輕的,痰液就是清稀的白色;凡是久病、重病的,痰液就是黏稠的黃色。喜歡吐唾沫的,是胃中有寒;喜歡流涎的,是脾髒虛冷。舌頭強直,不能說話,並且口吐泡沫的,是病邪已經深入到了髒腑;腹部時常感到疼痛,口吐涎沫的,是腹中有蛔蟲。咳嗽吐濁痰涎沫,呼吸困難,氣息短促的,是肺痿;咳唾膿血,口中幹燥,咳嗽兼胸中隱痛的,是肺癰;如果經常吐黏稠腥臭的濃痰,拖延久了會吐米粥狀的濃痰的,也是肺癰。如果咳出的痰像破敗的棉絮,顏色黑得像煤煙的,就是老痰。這都是各種書上按痰涎的形色,以診斷疾病淺深的內容。
有人說,痰的多少與吐痰的聲音相應的是輕病,不相應的是重病。痰液由清稀變稠濁的,說明病情減輕,反之則是病情加重。因咳痰而吐血的,多是外感病;因吐血而吐痰的,病多源於內傷。這說明診痰的望法,也可以根據具體症候的變化來進行互相參照,綜合考察。
將各種情況結合起來綜合分析,就知道清稀的是飲,濃稠的是痰。清稀的是形氣不足,稠濁的是病氣有餘。痰色青白的,是體內氣血有寒;痰色黃赤的,是體內氣血有熱。所以凡是痰形的變化,痰色的差異,都依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