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0章 大便望法提綱(1 / 1)

莊子說:道無所不在,就連大小便中都有道的存在。真的如此嗎?就大小便而言,的確有其自身的“道”,這個“道”是無所不在的。因此各種醫書提到大便,也根據它的變化來診斷疾病。我認為大便是黃色的,以不幹不稀為正常。知道了什麼是正,就知道什麼是偏;知道了什麼是正常,就知道什麼是不正常,也就能掌握其中的變化了。如果因為飲食的不同,而使大便的顏色有所差異,這種變化也是正常的。

關於察看大便的方法,許多書上都認為瀉下勢猛,或者下腹部不適,很想排便,但又無法排出的,是熱證;瀉下之物清稀而冷的,是寒證。大便色黃,就像糜粥一樣的,是腸中有熱;腸鳴,排出的大便中還有沒消化完的食物的,是腸中有寒;瀉下如水,大便溏薄,一日數次的,是濕氣傷脾;大便完穀不化的,是感受了風邪;大便青黑如鴨糞的,是泄瀉,由大腸感受寒邪引起;大便像羊屎那樣幹硬的,是吞咽困難,飲食難下,或者食入即吐的噎膈,由大腸津液枯竭引起。大便如水般瀉下的,是感受了濕邪;排出的大便中,有很多粗糙食物顆粒的,是感受了寒邪。泄瀉不止的,是腸絕的死證。瀉下的糞便如清水,伴有未消化食物殘渣的,是寒證。腹瀉稀水,顏色青黑的,是少陰病,治療時,應該用攻下的方法。大便燥結的,是胃家實,即誤用了下發,使津液受傷所致。

得了下血病,如果先大便,然後才下血的,稱為遠血;如果先下血,然後才大便的,稱為近血。血色鮮紅的,是腸道的出血;血色黑的,是胃中出血。下痢色白的,多是氣分有病;下痢色紅的,多是血分有病。大便色白的,是大腸病所致的腹瀉;大便帶膿血的,是小腸病所致的腹瀉。大便色呈青白色的,是大腸虛。大便排出垢膩腐敗物質的,是大腸實。泄下純青稀水的,是風痢。排出的大便就像螃蟹吐的水,穢臭稠黏,並伴有腹脹痛的,是氣痢。便質色黑如豆汁的,是濕痢。大便色黃像魚腦的,是食積內阻所致的積痢。便質如白色鼻涕那樣的,是虛痢。便色發黑呈雞肝色的,是服食金石藥而致毒發熱盛的蠱注痢。瀉痢五色兼有的,是五液下注,是脾氣虛弱所致。大便失禁,黃汁長流的,是腸絕。腹部脹痛,糞便中有蛔蟲的,是疳積所致的腫脹。大便呈黑色,其人發狂的,是蓄血證。大便排出的蛔蟲沒有死的,是胃氣未絕;如果蟲已死,就是胃氣將絕。睡眠中大便失禁的,是死證;得了重病,排出的大便像汙泥一樣的,也是死證。這都是望大便診病的內容。

《難經》以入者為實,出者為虛,這就是說,便閉的,形氣雖然不足,但病氣有餘;便泄的,病氣雖然有餘,但形氣不足。所以《素問·標本病傳論》說:“若先患泄瀉而後又生其他病的,當先治療泄瀉。先把泄瀉調治好,才可治療其他病症。大小便不通利的,應先治大小便不通這一標病,然後再治其本病。如果先是大小便不通利,而後引發其他疾病的,應先治大小便不利這一本病。如果是邪氣亢盛導致的實性疾病,應用本而標之的治法,即先治其本,後治其標;如果是正氣虛損不足導致的虛性疾病,應用標而本之的治法,即先治其標,後治其本。”所以《傷寒論》中有急當救裏、急當救表的提法。隻要把四診結合起來考察,如何分標本,如何分先後,就能夠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