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2章 月經診法提綱(1 / 1)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女子到了十四歲左右,能促進生殖功能的天癸開始成熟,任脈通,衝脈旺,月經按時而行,所以能夠生育。到了四十九歲左右,任脈空虛,衝脈衰微,雌性激素再也不能產生,天癸枯竭,月經斷絕,所以形體衰老,再不能生育了。”天癸,是女子的精氣所化;月經,是女子的血形成的。稱血為月事,是因其周期應月;稱血為月經,是因其周期以月為正常。

有人認為,月經提前的是熱證,月經推後的是寒證,其實無論先期後期,都有虛實證的分別,因此在治療時,先期不可均用寒涼的藥物,後期不可均用溫熱的藥物,更何況還有提前與延後的不定,以及通經與閉經的不同呢!此外,還有避年、居季、逆行、暗行,以及倒經、暗經,或終身未有月經仍能生育,或妊娠時仍有少量經血的,這些都不可不辨。但根據形色方麵進行診斷,道理都是一樣的。

至於察月經的方法,許多書上都認為,月經周期、經期有規律,經血顏色暗紅、不凝固的是正常的;周期、經期紊亂的,就是虛弱的表現,經血的顏色、質地隨之發生變化而凝滯的,就說明有病。比如經血濃稠、量多的,是血盛;經血色淡、量少的,是血虛;經血紅得發紫的,是熱證;色紅而淡的,是虛證。

經血下陷、漏血不止而顏色發黑的,是下焦有寒,可以用溫熱藥物如阿膠、幹薑等進行治療。月經量多,暴下不止,大量失血而使人體虛脫的,是中氣不足,不能攝血。經色鮮紅或者發紫,而且淤塊較多的,是血熱;如果顏色發黑,不論有無淤塊的,都是虛寒。月經來潮時,經血中混有凝結的血塊,是氣滯不行;經期前後或行經期間疼痛的,是血凝不通。月經後腹痛的,是虛證;月經將至而腹痛的,是實證。經水停後,又續見下血,淋漓不斷的,是漏下;不在行經期,大量出血,淋漓不斷的,是崩中。

如果月經點滴而下,狀如豆汁水的,有人認為是感受了以濕邪為主的邪氣,我則認為這是形氣不足而感受了寒邪。當然,必須參考脈象和症候,結合形貌,才能準確分辨疾病的虛、實、寒、熱。

至於五崩的診法,王叔和《脈經》認為:帶下量多,有白色如米泔樣或透明的黏液流出的,是白崩;崩下的血為純絳紅色的,是赤崩;有大量黃色的液體流出,就像腐爛後瓜果流出的水液的,是黃崩;崩下的液體顏色青中帶藍的,是青崩;崩下大量的血,色黯如敗壞凝固的黑血的,是黑崩。解釋的人說:色青如泥巴的,是傷肝;色紅如紅津的,是傷心;色白如米泔的,是傷肺;色黃如爛瓜的,是傷脾;色黑如壞血的,是傷腎。青、赤、白、黃、黑五色分別與肝、心、肺、脾、腎五髒相應,如果五髒都虛,那麼帶下色澤混雜,就會五色俱現,這都是血的方麵發生的病變。

我認為,帶下病屬於任脈的病變,月經病屬於衝脈的病變。月經病,以紅紫辨寒熱,濃淡分虛實,鮮敗分新久。將這六方麵綜合起來觀察,則其紅紫、濃淡、鮮敗的變化,都可以通過交叉推論而了解;寒熱、虛實、新久的變化,也可以通過分析對比而掌握。經色雖屬望診,但按常理是不允許觀看的,其情況隻有通過問診來得到。醫家掌握著病人的性命,一定不能忽視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