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5章 身容望法提綱(1 / 1)

《靈樞·本神》說:“觀察病人的情況,可以了解精、神、魂、魄的存亡與得失。”所以,在診斷病情的時候,又怎能僅憑脈象,而不觀察體態呢?體,是針對形體而言的;態,是針對形貌而言的。觀其體,察其態,就能了解病症,掌握病情,也就差不多能從脈象摸出來,從麵部看出來了。

怎樣望體態呢?凡是多言多語的,是陽證;少語無語的,是陰證。多言多語的,容易治愈;少語無語的,難以救治。笑罵高歌,日夜不休的,是狂病;兩眼發直,表情呆滯,左右尺部與寸部的脈象都很強盛的,是癲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的厥證,是陰陽不足;頭暈目眩的,是表裏俱虛。頭腦昏沉的,是陰陽兩虧而神氣少。精神恍惚的,是津液亡失而心血不足。輾轉反側,不能入睡,心中煩悶不安的,是虛煩證。如果不知自己收拾衣被,言語錯亂,不分親疏遠近的,這很顯然是神氣紊亂了。

身體不自主地直挺倒地的,屬陽證,是筋骨關節不靈活所致。腰背彎曲的,屬陰證,如果感到疼痛,則是心腎的病症。有似發狂的,是邪熱內入,與淤血互結於下焦膀胱部位所致。神誌不清,如醉酒狀的,是邪氣侵犯六腑,氣機閉塞不通所致。出現幻覺,說胡話的,是邪氣在胃。神誌不清、失去知覺的,是邪氣入腑。情緒低落、沉默寡言的,是厥陰證的表現;惡心、嘔吐的,則是陽明證。不能平臥,需倚床呼吸的,是肺氣上逆,中氣不和。全身乏力、困倦的,是腎虛和胃腑受納不足。半身不遂的,是病在分肉腠理之間。手指萎廢不用的,是病在相關的經絡。肢體不能轉側的,是足少陽實證;肢體不能動搖的,是足少陰虛證。不能自由轉側的,是風邪與濕邪相合侵襲人體;精神不愉快、失意、倦怠乏力,在動作上不能自主的,是陰維脈、陽維脈功能失調。

渾身腫脹,隻能坐而不能行,好像用尾骨著地,又好像頸骨下傾、脊骨上聳的,是腎痹。得了重病,脫掉衣服亂跑,登高而歌的,是胃腑病邪盛實。肢體難以屈伸的,是風濕侵襲關節;身體不能俯仰的,是腹中有水氣。其中不能俯的,是陽證;不能仰的,是陰證。頸部疼痛,不能上下俯仰的,是足太陽膀胱經病變。腰痛不能前後俯仰的,是足少陽膽經病變。腰部疼痛影響正常行走,頸項不能自由轉動的,是少陽經厥逆。腰部疼痛不能自由俯仰、頸項不能自由活動的,是陽明經厥逆。脊柱疼痛,腰部沉重,不能轉側翻身的,是胃氣竭絕。全身毛發幹枯,色澤晦暗,腰脊轉動不靈,不能俯仰的,是腎髒受損。這都是關於身容望法的提綱。

有關身容的望法,既有實質方麵的,也有精神方麵的;既能表現於坐臥動作之時,也能表現於皮肉筋骨之間。善於診斷的醫家,結合五官體貌,參考四肢形態,精通《靈樞》、《素問》,熟悉黃帝岐伯的四診之法,就可以融會貫通,應對自如。《內訓》說:“遵循這樣的原則,完全達到的稱為聖,接近的就是賢,再差的也能有所進步。”是啊!聰明的女子是可以勝過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