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7章 行止動靜提綱(1 / 1)

人體包含著太極的原理,太極包含著陰陽的原理。診法裏麵分動靜,就好比太極裏麵分陰陽。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就好比人體動而屬陽,靜而屬陰。動,就是指運動;靜,就是指靜止。人在運動時有快慢的區別,在靜止時有屈伸的不同。這好比太極之中分兩儀,兩儀之中分四象。因此,剛柔相濟,動靜有常,在陰陽方麵就是沒有偏勝,在身體方麵就是沒有疾病。然而,陰陽有偏勝的時候,身體也有失調的時候,所以聖人通過時令的變化而推究天地陰陽的變化,通過觀察形貌的變化而了解病情的變化。

就運動方麵來看,快屬陽,慢屬陰。因此,快速運動的就是陽中之陽,運動緩慢的就是陽中之陰。從靜止方麵來說,則伸展為陽,屈曲為陰。靜止而伸展的,是陰中之陽;靜止而屈曲的,是陰中之陰。陰陽的重要之處在於表裏、髒腑也可分陰陽,病邪由陽變陰則靜,病邪由陰變陽則多怒。如果陰氣過盛,尺部與寸部脈象都見陽脈的,就是突然僵仆於地、閉目不醒的癲病;如果陽氣過盛,尺部與寸部脈象都見陰脈的,就是口出狂言、喜怒失常的狂病。

從寒熱來看,則陽多熱,陰多寒。以虛實來分,就是屬陽的多實,屬陰的多虛。陽是常常充滿的、運動的,陰是常常內守的、安靜的。如果陽經出現病變,屬實證的,表現為脫掉衣服亂跑;屬虛證的,表現為身體沉重,難以行走。陰經出現病變,屬實證的,表現為剛坐下就想起來;屬虛證的,表現為躺臥時將身體蜷縮起來。

陽主動,所以行動迅速的,是陽氣有餘;動作遲緩的,是陽氣不足。陰主靜,所以靜而伸展的,是陰氣有餘;靜而屈曲的,是陰氣不足。想動而不能動,是病在陽;想靜而不能靜的,是病在陰。神誌不清,時而狂亂時而安靜,不思飲食,肢體麻木不仁的,是陰陽即將離散的征象;如果神誌清醒,動靜適宜,舉止正常,就是氣血調勻的表現。

擅於診斷疾病的醫家,能夠根據這些來了解動靜的變化,再結合望、聞、問、切來辨別寒、熱、虛、實,然後再將其中的變化進行裁斷,並加以推行,就可以說是能夠通曉陰陽的變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