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聖哲對於望診,不僅要觀行為舉止,還要審其內心。所以,即使是在入睡與清醒之間,如果仔細審察,也有診法的存在,因此試著對此進行討論。
就臥的形狀來說,有嗜睡的,有無睡眠的,有隻想睡的,有失眠的,有輾轉反側而不得入睡的,有起臥不安的。就睡姿而言,有仰臥、俯臥之分,身體又有舒展和蜷縮的不同,以及有向內向外睡和向左向右睡的差異。
古代聖哲認為,嗜睡的,是脾虛;無睡眠的,是胃實;隻想睡的,是少陰少陽的虛證;失眠的,是陽明腑的實證。身體轉側而不能入睡的,是風濕所致的痹證;起臥不安的,大多腹部脹滿、心煩躁擾。睡不安寧的,是胃氣不和。隻能坐而不能臥的,是肺氣上逆。麵朝上仰臥的屬陽,麵朝下俯臥的屬陰。不能仰臥的,是胃中不和,肺氣壅實;喜歡俯臥的,是腹中疼痛,肝氣虛弱。仰臥時伸足的,是小腸有病;仰臥時蜷足的,是腎有病。
身體舒展伸直的,屬陽;身體蜷臥屈曲的,屬陰。舒展後而不想蜷縮的,是陽經實熱;蜷縮後而不想舒展的,是陰經虛寒。睡覺時麵向裏的,屬陰,是熱已去而正氣還虛;睡覺時麵向外睡的,屬陽,是熱未去而邪氣還盛。如果腰痛向左側臥,蜷縮左下肢而疼痛稍減的,是病在左腎;如果向右側臥,蜷縮右下肢而疼痛稍減的,是病在右腎。左脅屬肝,所以向左側臥,疼痛加劇的,是病在肝;右脅屬脾,所以向右側臥,疼痛加劇的,是病在脾。病在左肺的,應該向左側臥;病在右肺的,應該向右側臥。肺癰生在左肺的,向右側臥會更痛;生在右肺的,向左側臥會更痛。得了水腫的,如果向左側臥,那麼左邊半身就愈腫;如果向右側臥,那麼右半身就愈腫。
這些都是臥診的大概內容,再結合其他的形態體貌進行診察,不就看得更加清楚了嗎?如果有脈證的不同和氣色方麵的差異,還要四診合參,明辨三因,也許才能辨明標本虛實,不至於把不正常當做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