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做成湯圓糯米糕這樣的點心也是讓人懷念:將糯米浸泡一夜,水磨打成漿水,用布袋吊一個晚上。待水滴幹了,曬幹後就是糯米粉。用這雪白細膩的糯米粉可以製作出花樣繁多的美食。包上板油綿白糖黑洋酥製成的餡心,下鍋煮加三次水後圓白的湯圓便一個個浮了起來;咬一口,皮子糯性十足,但從來不黏牙,黑色的餡心直往口中流出,燙燙的甜甜的,讓人滿心歡喜。吃下去是濃濃的滿意和溫暖,仿佛回家的味道。
江浙一帶還常常用糯米粉來製作各種冷食點心,其中最受歡迎的要數條頭糕和薄荷糕,還有雙釀團之類的。薄荷糕是糯米粉裏拌著些許的薄荷粉,點綴著紅綠絲,看著就可口,在夏天吃還有下火的功效呢!條頭糕用糯米粉糅合細豆沙,有些是裹著細豆沙,兩者揉在一起做成長條狀。涼時吃條頭糕又軟又凝,混合甜度適中的豆沙很是可口。條頭糕油炸了之後增加了香氣,更好吃。 我認為上海老字號沈大成的糯米糕點物美價廉,新糯米香氣十足,椰絲豆沙用料考究,糕團新鮮量足,柔軟黏糯,無怪乎每次路過南京路沈大成門口總是人龍長排,熙熙攘攘,人們都向往著那糕團的清新口感吧!
糕團中最有特色的應該是青團了。來到上海後第一次在清明時節吃到了艾青草團,看著色如碧玉的青團靜靜躺在盒子裏,滿是綠意,還未吃就有一種清涼。吃一嘴軟糯的青團,嘴巴裏立刻有一股草葉香氣和韌勁,豆沙不是很甜但細膩豐腴,糯米皮濕軟但不黏牙,口舌間還縈繞著一股草意清香。青團的顏色過去是從艾葉而來,故稱“艾青草團”,如今多是從麥青而來,多了一份田野氣息。有些劣質青團用色素染色,可以吃出帶著塑料的工業味道,實在可鄙。好在老字號的青團們質量一如既往,是每年清明時節的期待。如喬家柵的青團色澤翠綠鮮亮,王家沙的青團口感厚實細膩,好德出售的不同於豆沙的棗泥青團餡心甜滑。安妮寶貝曾說過“艾青草團散發著一股清涼糯實的氣息,並無煙火氣”。混有飽滿紅豆、馥鬱桂花這樣的糯米冷食配合著清淡的龍井茶來吃,充滿了風雅的味道,無怪乎千百年來為文人皇室所喜愛。據說慈禧太後當年最愛吃的一道點心就是桂花糕呢!
端午吃的粽子,老人嗜吃的八寶飯,元宵節吃的湯圓和重陽節吃的重陽糕,江浙一帶總是做得很精致,一改北方的隨意和些許的粗枝大葉,而糯米製成的食品總有一股柔軟氣息,婉約內斂。所以春節時一大家子聚集在一起吃湯圓才算團圓;端午時鄰裏共同包粽子時熱鬧歡樂;閑適的午後姑婆們一邊說著叨叨絮語 一邊吃著香甜的條頭糕;寒食時節的早晨配著一杯青茗,細品一塊青團的寧靜,這些美好的時刻都有著踏實糯米的身影,讓情感更加充沛。南方人總保持著對季節和細節的興趣,對食物有著格外細膩熱忱的心意,這也是熱愛生命的一種方式,讓生活豐富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