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訴就是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尤其是怒和哀毫無保留地傾倒給對方。當一個人將令人煩惱、怨恨、悲傷和憤怒的事情發泄出來,每當這種發泄完成之後,就會有一種如釋負重的感覺。這種發泄和傾訴,是人們謀求心理平衡的需要。
健康需要傾訴
傾訴,就是把你內心的真實感受向另一個人訴說出來,不管是快樂還是憂傷。在這個傾訴的過程中,你的心靈獲得了解放,你會如釋重負般地輕鬆起來。
人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麵對紛繁複雜的世界,難免會有許多孤獨無助的時候。學習上的困難,工作中挫折,戀愛的失敗,家庭的變故,各種各樣的應激事件需要你來應對。如果把所有的事情都深藏心底,你可能會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這時,你最需要的,就是傾訴。
傾訴,是心理學家極為推崇的排解苦悶和憂鬱的方法。專家指出,傾訴是防止各種疾病的良藥。他們認為,積儲的煩悶憂鬱就像是一種勢能,若不釋放出來,就會像感情上的定時炸彈一樣,埋伏在心裏,一旦觸發就會釀成大難。若能及使用傾訴或自我傾訴的辦法取得內心感情和外界刺激的平衡,則可去病減壓。
設想一下,一男一女同時遭遇到了一件不幸的事情,他們的反應會有怎樣的差異。女性很可能當時就大哭一場,之後找閨中密友來傾訴,甚至會反複傾訴。而男性呢,很多男性認為找別人訴苦很沒有男性的尊嚴,哭更是男子漢大丈夫的大忌。他們寧願將這件事深埋心底,表麵上依然鎮定。然而,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女性采取的措施能使她們更快地擺脫這件不幸事情的影響,振作起來,而且,悲劇的後遺症也較不明顯。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也可看出,人的各種感情,一定要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傾訴出來,否則,將有損身心健康。
傾訴是釋放不良情緒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擺脫惡劣心境的必要手段。傾訴的對象有很多,即可以是親人,也可以是知己,當然,也可以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
傾訴既可以用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發泄出去。因為不僅僅語言能夠將心中的積怨和惡劣的情緒釋放出去,寫信、寫日記,都能使不良情緒在字裏行間中得到排解。
平衡專家一點通
在強調傾訴的重要性的同時,也不要忘了當有人向你傾訴的時候,你該如何做一個善解人意的忠實聽眾。心不在焉或者隻會“嗯嗯”地點頭應付都是不可取的。這時,你需要用自己的心去體驗傾訴者的內心世界,從對方的話語中體會其內心的感受、信念和態度,達到與傾訴者“共情”的境界。
學會向異性傾訴
當人們心中有了煩惱時,常常希望能夠傾訴出來,好友的勸告與撫慰,有助於使煩惱煙消雲散。此時,傾訴也許並非期望尋求什麼辦法,解決什麼問題,而主要是為了滿足情感表達的需求,滿足心靈慰藉的需求。所以,此時傾訴者往往不是尋求一個好參謀,而是想找一個好聽眾。
那麼,這時同性與異性相比誰是更好的聽眾呢?當然是異性。
向異性傾訴的原因
1.異性相吸。這除了繁衍生息的需要外,也是個體發展的需要,其中很大程度是心理發展的需要。異性朋友之間的交往當然不同於夫妻或情人之間的性交往,但由於對方是異性,當事人便比較容易緩解內心因苦惱造成的緊張和焦慮。這也是人際交往中異性朋友的功能之一。
2.異性互補。心理學發現,在人際交往中有一個“互補性”原則,男女雙方的個性存在相反的差異時,往往相互吸引。一般說來,男人的剛毅和女人的溫柔正好可以互補,給苦惱中的異性朋友以慰藉。
3.異類群體。人們常常願意在自己同類群體之外的交往對象那裏打開自己的心扉。比如,人們往往對外單位的人、外地人甚至陌生的人更容易袒露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是情感交往的特點所致,異類群體中的人相對來說安全係數比較高一些。兩性各自分屬不同的性別群體,因而也就比向同性袒露心跡更為安全些。
向配偶以外的異性傾訴
按說夫妻也是異性,也可以滿足上述條件,可為什麼人們有煩惱時仍願意向配偶之外的異性朋友傾訴呢?
1.異性朋友比夫妻有更大的相似性。
雖說人們常用“心心相印”來形容夫妻關係,可是,現實的婚姻中由於家庭、教育、職業、閱曆等諸多原因,常會導致夫妻在興趣愛好、個性特征、文化素養、價值觀念等方麵存在較大差異。而朋友則不同,異性朋友之間的相似性使他們在各方麵更容易相互溝通。
2.異性朋友與配偶相比有較大的新異性。
求新求異是人的天性。夫妻之間長時間共同生活在一起,容易磨滅彼此之間的新鮮感,削弱了新異性。而朋友之間,無論交往多密切,相互之間也有一種“外人”的意識,這使朋友之間能保持心靈感應的敏銳度和彼此的熱情,也會對異性訴說的苦惱給予更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