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手牽小手 在探索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1 / 2)

大手牽小手 在探索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世界

作者:徐曉敏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接受知識的渠道往往是通過課堂教學,似乎沒有教師,沒有家長就不知道如何進行學習。綜觀社會現狀,我們的未來需要擁有創新能力,需要有獨立學習的能力以及探索知識的能力。Scratch軟件的出現,改變了“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教學模式,使用探索式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改變教學模式中培養學生探索精神

1.從模仿到改編,開放式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要完全放手一直是教師心中的一個“結”。總是怕這怕那,總想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告訴學生,這種“填鴨式”的教學使學生嚴重缺乏獨立學習的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特有的想象力被漸漸磨滅,創新能力也隨之煙消雲散。Scratch軟件的學習並不是通過老師教、學生學這樣的基本模式,而是讓學生通過“模仿-改編-自創”這一過程獨立拚搭語言,探索其程序能夠達到的目的,來了解該軟件的使用方法。

在Scratch軟件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在軟件的自帶程序中選擇一個喜歡的程序,先針對這一個程序進行單純的模仿。在模仿的過程中,學生經曆了“讀程序、理解程序、了解程序的邏輯性”這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該軟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程序設計的思維。經過模仿這一過程,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嚐試將程序進行改編。

2.大手牽小手,互助式教學

每一年,學校的Scratch團隊總會有些新孩子加入。麵對完全陌生的一個軟件,我采用的是“大手牽小手”互助式教學。技術較好的高年級學生帶領低年級學生一起設計遊戲並製作遊戲。我在團隊搭配過程中注重高低年級的搭配。低年級的孩子生活閱曆不多,但想象力和創造力相對比高年級的學生要好;高年級的學生在計算機操作和程序的邏輯思維上要明顯高於低年級學生。在“大手牽小手”的過程中,高年級的學生可以與低年級的學生形成“幫帶”,彼此取長補短,這樣低年級的學生在程序設計方麵進步更大。在此過程中,認識Scratch的學生多了,有興趣的學生多了,也有更多的學生願意利用Scratch來展現自己學習的本領了。

在與平時不同的教學模式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有了更多的好奇,探索的精神不斷體現,提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有了探索的精神,有了興趣,孩子對於Scratch的喜愛也就更加濃厚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探索精神慢慢地被培養。隻有擁有了這份探索精神,才會有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經過了改編這一階段,學生已經比較熟練了,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力,通過獨立拚搭程序,在計算機中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探索學習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的教學理念需要教師在更新自我理念的同時改變教師的身份,真正讓學生能夠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從失敗走向成功的過程,在體驗探索學習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使用Scratch軟件編程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困難。最初,學生會不知道如何將自己的想法用程序語言拚搭實現。學生可以先通過隨意的拚搭,體會程序語言的作用以及在計算機中會出現的效果。從簡單的探索到複雜的編程,這樣的過程不斷地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改變了以往“遇到困難找老師”的單一想法,避免了學生依賴性的產生。

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能夠完全將舞台給孩子,真正起到引導的作用。教師隻有在孩子們基礎知識缺乏的情況下,才能給予一定的幫助,但絕不能代勞。在Scratch的活動中,當孩子們遇到困難時,我問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你想要做什麼?把你想要做的事情說具體。”說著說著,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將程序說出來了,也就完成了他們的想法。但作為教師也不能完全不給予幫助。例如:我們的孩子在知道水能導電的時候,想利用這一知識做出噴水控製開關的效果,結果發現自來水根本無法做到。在學生已有的物理知識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告訴他們我們使用的電力是USB接口,隻有5伏,電壓太低,在水裏加入食鹽,增加鈉離子,鈉離子能夠帶著電遊走,導電效果就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