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養生保健——日常生活不可少(1)(1 / 3)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健康作為人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這正反映了當下人們共同心聲:想要追求高質量的生活,離不開健康。然而在漫長地人生路上,要想始終擁有健康這個財富,也非朝夕之功,但這也並非難事,隻要我們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做到平衡營養、好好睡眠、有氧運動、保持好心情,最後養成好習慣,堅持下去,自然水到渠成。

健康是一項長期投資,它的收益率要靠好的習慣來保障,萬事開頭難,剛開始培養好的習慣時,尤為如此,但一定要挺過開頭關,堅持下去,讓好的習慣成為日常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到那時就會體會到其樂無窮的滋味,更重要的是您擁有了最寶貴的財富:健康。

一、養生保健的基市常識

日常生活無非衣食住行幾個方麵,一般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其實不然,人體的許多疾病不是某月某天突然得的,而都是與日常生活的不良習慣有密切關係,是日積月累由量變發展到質變,即所謂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瑣碎之事不能不在乎。我們提倡科學的生活方式,也就是科學的吃、科學的穿、科學的住、科學的行,目的在於減少或者減輕疾病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

1.春季養生五項注意

由於冬季飲食的超量,使我們的生活起居變得的勞頓與不規律,那到了春天就要趕緊行動起來,調查整身心同時也為新的一年儲備能量,應付挑戰。隻要做到以下五點便可以給自己健康的一整年。

(1)起居規律

每當春天到來臨之時,人體皮膚舒展,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體各器官負荷加大,而中樞神經係統卻發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肢體感覺困倦。這時千萬不可貪圖睡懶覺,因為這不利於陽氣升發。為了適應這種氣候轉變,在起居上應早睡早起,經常到室外、林蔭小道、樹林中去散步,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2)飲食調養

在春季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飲食宜選用辛、甘、微溫之品。但應避免吃油膩生冷之物,多吃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和新鮮蔬菜。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飲食過量、缺少維生素B是引起春天發困的原因之一。

同時春天是肝旺之時,如多食酸性食物會使肝火更旺,從而損傷脾胃。

平時應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製品、新鮮蔬菜、水果等。

(3)養足精神

人的精神活動受季節影響最大的時候是季節更替期間,尤其是冬春之交。有些人對春天氣候的變化無法適應,易引發精神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導致肝氣鬱滯不暢,使神經內分泌係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應注意情致養生,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以使肝氣順達,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同時注意要力戒動怒,更不要心情抑鬱,要做到心胸寬闊,豁達樂觀;身體要放鬆,要舒坦自然,充滿生機。

(4)運動養護

春天來臨後要適應陽氣升發的特點,加強運動鍛煉,可以到空氣清新的大自然中去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風箏,讓機體吐故納新,使筋骨得到舒展,為一年的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實踐證明,春季經常參加鍛煉的人,抗病能力強、思維敏捷、不易疲勞、辦事效率高。

(5)保暖防病

初春時節天氣剛剛轉暖,多種致病的細菌、病毒等也繁殖迅速,因而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腦膜炎、猩紅熱、肺炎等傳染病最容易發生。“春捂秋凍”就是順應氣候的養生保健經驗。因為春季氣候變化無常,忽冷忽熱,加上人們用棉衣“捂”了一冬,代謝功能較弱,不能迅速調節體溫。如果衣著單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危及健康。患有高血壓、心髒病的中老年人,更應注意防寒保暖,以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的發生。

此外,春天也是過敏性哮喘患者最容易發病。其預防方法首先是堅持身體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其次要講究衛生,消除病蟲害以杜絕病源,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多開窗戶。

2.春季主防肝病

春天萬物複蘇,但也是多種細菌和病毒的活躍期,特別是肝炎的多發季節。醫學專家建議,春季要特別注意衛生,避免惹上肝炎。

病毒性肝炎中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均與‘吃’密不可分,患者大多是吃出來的肝炎。甲肝和戊肝在職業人群中發病者較多,原因很簡單。上班族在外吃飯往往求異求新,而時下流行的無論是生吃蔬菜、魚或海鮮,都會讓各種細菌病毒有可趁之機,使人體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