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現代科技探索研究的不斷發現,對人們平時所不注意的一些細小的生活細節得出了令人吃驚的結果。例如:
居室環境就是人們日常居住的地點的所有細節因素,如居室的地理位置、安靜程度、室內擺設等都或多或少對人們的生理及心理造成影響:還有像廚房用具,如果一個人在在廚房的抽油煙機下站立30分鍾,那其身體接受的電磁輻射就相當於打了300分鍾的手機。而據科學分折如果一個人連續打5小時手機的話,那他的腦部將會受到永久性的創傷。
當然人們在居家生活方麵都有了固有的模式,但並不所有習慣都是好的、有利健康的。那怎麼樣做才是對的呢,這裏我們也並不能把生活中的每一點都說的清清楚楚,隻求對您的一些做法做出合理的判斷及有利的幫助。
一、室內環境影響健康
住宅的微小氣候是住宅中空氣的溫度、濕度、風速和輻射四個因素組成的。這些因素同時存在、相互影響形成一個統一的微小氣候,綜合地作用於人體。
(1)溫度
溫度對人體的熱平衡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氣溫過高或過低對皮膚的溫度均有密切的關係。皮膚溫度一般變化的規律是氣溫愈高,皮膚溫度也愈高,反之亦然。根據前蘇聯資料,當氣溫為18~20cjC時,皮膚溫度基本上沒有變化。說明在這溫度範圍內,機體和外環境維持著良好的熱平衡。哈爾濱醫科大學所進行的研究,也得出類似的結果。他們發現,當室溫在17~22%之間時,胸部皮膚溫度很穩定(波動於34.5~34.7℃之間),當室溫降至1.7qC以下時,胸部皮膚溫度開始逐漸下降;室溫汁至22%以上時,胸部皮膚溫度開始上升,至於手背的皮膚溫度,亦是隨著氣溫的變化而有相應的變化。這表明當室溫降至17℃以下或升高至22%以上時,機體的體溫調節機製開始逐漸緊張,以保持機體與環境的平衡關係。
(2)濕度
空氣的相對濕度對人體健康也有相當重大影響。實驗證明,在高溫和低溫的情況下,人對濕度改變的反應是很敏感的。在不同的溫度和濕度環境下工作,體溫和脈搏均有不同的變化。一般說來,如果溫度高,相對濕度亦大,脈搏和體溫的增加亦愈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濕度高的熱空氣妨礙了人體汗腺的蒸發,由於機體產生熱蓄積現象,導致機體過熱而生病。如果在低溫情況下,空氣濕度增高可加速機體散熱,此時身體的熱輻射被空氣中的水蒸氣所吸收,同時衣服潮濕的環境中吸收水分後,其導熱性增高,使人體更感寒冷。寒冷可以使毛細血管收縮,皮膚蒼白,代謝減低,組織營養失調。
(3)風速
不同季節,風對人有不同的影響。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風速大能使機體的熱量較快散發;冬季,風可使機體不能保持最低限度的熱量,而造成凍僵或凍傷,因為風能帶走機體較多的熱量,促進人體散熱。
(4)輻射
在炎熱的夏季,住宅圍護結構(四周牆壁,屋頂等)的表麵溫度比室內空氣溫度高,有時甚至高出皮膚溫度,由於人體吸收圍護結構熱,這種現象稱為正輻射。在冬季由於住宅圍護結構輻射散熱,這種現象稱為負輻射。有人經研究證明,當室內牆壁的表麵溫度比室溫低5℃時,人在距離0.25米處就會感到寒冷。因此認為牆壁內表麵溫度與室溫之差不宜超過5℃,最多不得超過6℃。因為人體對輻射散熱的條件反射性調節不很敏感,容易造成由負輻射而喪失大量的熱,使人受涼。
(5)住宅微小氣候的衛生要求
居室內的溫度不宜過高或過低,如前所述,室內不同地點的溫度差異也不宜太大,這一點在寒冷季節應特別注意。居室的水平氣溫差(外牆內表麵附近離地麵某一高度的氣溫與室內離外牆較遠處同一平麵上的氣溫之差),不宜超過2~3℃。居室的垂直溫度差(近地板處的氣溫與室內不同高度處的氣溫之差),平均不宜超過3℃。當地板處的氣溫與離地一米高處的氣溫差大於4℃時,腳底皮膚溫度可較平均皮膚溫度降低7~10℃,使人有不舒適的感覺。
1.正確掌握“休息”的自然規律
在異常忙碌的現在社會裏,“休息”絕對是那些“忙碌人士”特別向往的,在緊張的工作中忙裏偷閑地休息一下,肯定是他們盼望已久的。然而,懂得了及時休息的必要性還遠遠不夠,對於休息,您需要了解一下誤區:
誤區一、多睡就是休息
過多的睡眠不但會降低新陳代謝,還會因臥室空氣不好導致大腦缺氧,而且睡眠過多的人會產生越睡越倦、越倦越想睡的嗜睡症。
誤區二、多躺就是休息
有人認為躺著比坐著、站著省力又舒服,多躺就是多休息。實際上,躺的時間過長過多,不僅會影響消化,而且會使血液循環減緩,進而使腿肢笨重遲鈍,提早出現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