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按摩對糖尿病的治療主要是調節中樞神經係統的功能,通過神經一體液調節機製,激發各內分泌腺功能的活性,特別是胰島分泌功能的活性,使其分泌功能部分恢複或完全恢複。運用足部按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多數是輕型或中型的,重型的較少。療效都較為滿意,但需堅持長期治療。
【有效穴位】
太衝、太溪等穴。
【按摩手法】
單指扣拳,點按太衝、太溪處50~100次,力度以酸痛為宜,男性患者先左後右,女性患者先右後左。
【有效反射區】
胰、腎上腺、腹腔神經叢、甲狀腺、輸尿管、性腺、胃、脾、十二指腸、上身淋巴、下身淋巴等反射區。
【按摩手法】
(1)單指扣拳在胰、胃、垂體、腎、腹腔神經叢、上身淋巴、下身淋巴處點按50~100次,以稍有疼痛為宜;
(2)在腎上腺、肺、甲狀腺、輸尿管、膀胱、各腸區推壓50~100次,以酸脹為宜;
【生活注意】
糖尿病患者要堅持有規律的生活製度、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動,但不得過勞,飲食清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控製糖的攝入,忌食肥甘厚味。避免精神緊張,保持皮膚清潔,預防各種感染。
肥胖症
【症狀與病因】
肥胖是指人體內脂肪堆積過多,顯著超過正常人的平均量。
肥胖的判斷沒有絕對標準,一般可根據標準體重進行判斷。標準體重有一種比較簡易的計算方法:
男性平均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女性平均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0
一般而言,超過標準體重的10%,稱為過重,超過標準體重20%~30%者為輕度肥胖;超過30%~50%者為中度肥胖;超過50%以上則為重度肥胖。
肥胖症可始於任何年齡,但以40~50歲女性多見。目前醫學界認為引起肥胖的原因大致有兩類:一類是病理性致肥,主要是因為內分泌失調,體內脂肪代謝障礙,脂肪積而不“化”;另一類是生理性致肥,主要是因為飲食失控,營養攝入失衡,致使體內脂肪過量堆積。
由於病人肥胖程度不同,表現亦各異,輕度肥胖者一般無任何症狀,中度和重度肥胖者有行動緩慢、易感疲勞、氣促、負重關節酸痛或易出現退行性病變。男性可有陽痿,婦女可有月經量減少、閉經、不孕,常有腰酸,關節疼痛等症狀。並易伴發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痛風、動脈硬化、糖尿病、膽石症等。
足部按摩療法有較好的減肥效果,而且不會產生副作用。對於內分泌失調引起的肥胖症,足部按摩重在調節內分泌功能,從而調節體內的脂肪代謝;對於因攝食過多引起的肥胖症,足部按摩重在調節胃腸道的功能,減少食物的攝入,從而減少脂肪的堆積。
【有效穴位】
足三裏、上巨虛、下巨虛、內庭、三陰交、湧泉等穴位。
【按摩手法】
(1)按揉足三裏、上巨虛、下巨虛各30~50次;
(2)點按三陰交、湧泉穴各50~100次,力度適中;
(3)掐內庭穴10~30次,以疼痛為佳。
【有效反射區】
胃、十二指腸、垂體、甲狀腺、肺、腎上腺、腎、輸尿管、小腸、膀胱、生殖腺等反射區。
【按摩手法】
(1)食指扣拳在胃、腎、膀胱、生殖腺、腎上腺、垂體處各點按50~100次,力度稍重,以脹痛為宜;
(2)拇指在輸尿管、肺、十二指腸、小腸、甲狀腺各處推壓30~50次,力度稍重,以氣感為佳。
【生活注意】
在用足部按摩調理時,應注意飲食的調節,再參加一定的體力活動和適應自身的體育鍛煉及其他有益活動,則會收到理想的效果。另外,進食時速度要減慢,按摩時手法以強刺激為主。
神經衰弱
【症狀與病因】
神經衰弱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病症,患者多見於中青年人,以腦力勞動者居多。多數患者體質羸弱,失眠,多夢,情緒不穩,煩躁易怒,倦怠無力,頭昏腦漲,記憶減退,消化不良,便秘或腹瀉,注意力不能集中,頭痛等。男性患者有遺精、陽痿及早泄,女性患者有月經不調、性功能減退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