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生活方式與咳喘病宜忌(2)(3 / 3)

勻速行走法每天堅持行走1500—3000米的路程,行走速度保持均勻適中,並且不中斷地走完全程。可根據體力逐步增加行走路程,每天走完以略感疲勞為度。長距離行走主要是訓練耐力,有助增強肺活量。此法需長期堅持,方能取得明顯效果。可每天行走一次,此法比較適合於年老體弱者。

防咳喘,按摩手掌

中醫認為手部經絡穴位豐富,既有手三陽經、手三陰經及其穴位的循行與分布,又有十四經的溝通聯係、眾多經外奇穴的分布,因而刺激手穴能治療全身疾病。不同穴位對應著身體的不同器官,經常按摩手指、手掌、手背等,可以調節髒腑功能。

咳喘是一種常見病,往往遷延難愈,如能輔以手掌穴位按摩,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按摩咳喘點位於手掌內麵的食指與中指的交叉處,按摩此穴有防止咳喘作用。

按摩三間穴位於手背部。食指根端,按摩此穴有防止咳喘作用。

按摩太淵穴此穴位於腕關節大拇指側,對抑製噴嚏、咳嗽有作用。

按摩魚際穴位於手掌內拇指根部肌肉豐實處。它涉及胸腔及呼吸區,常按摩能改善易感體質,對咽痛、喉癢及感冒初期症有效,並對哮喘能起到預防作用。

旋轉大拇指拇指伸直,餘四指並在一起不動,拇指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旋轉幅度盡可能大些,能提高呼吸係統和消化係統功能。

手掌按摩非常方便,自己平時可以經常做。按摩時可以用大拇指找準穴位和壓痛點,順時針揉15分鍾,直至發熱為止;也可以把手掌來回搓熱後,再按摩手上的具體穴位;還可以用木頭滾軸、保健球等來刺激手掌穴位。

要提醒大家的是:按摩前最好先洗手,再搽點護膚品,以起到潤滑作用;按摩時力度宜稍輕,動作和緩;按摩後最好飲一兩杯清水,促進新陳代謝。患者可針對病狀擇一項或數項同時按摩,勤按之必有效果。

咳喘病患者貴在“七情”平和

人在認識周圍事物或與他人接觸過程中,對任何人、事、物都不是無動於衷。而總是表現一定的情感。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雨後青山分外明。”人在高興的時候,不論做什麼事,都會感到稱心如意。精神百倍;而在悲哀之時,會感到一切無望,心灰意亂,認為周圍事物都死氣沉沉,甚至傷心墜淚或絕望。中醫把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心情和情緒稱為“七情”。在正常情況下,是人體精神活動的外在表現,若外界各種精神刺激程度過重或持續時間過長,造成情誌的過度興奮或抑製,則可導致人體陰陽失調,氣血不和,經絡阻塞,髒腑功能紊亂而發病。

中醫認為七情通於五髒:喜通心,怒通肝,悲通肺,憂思通脾,恐通腎,驚通心肝。且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思則氣結,驚則氣亂。指出不同情誌變化,對人體氣機及髒腑的影響是不相同的,所以導致的症狀亦各異。內髒變化也可引起精神情誌的變化,如“精氣並於心則喜,並於肺則悲,並於肝則怒,並於脾則是思,並於腎則恐,是謂五並,虛而相並者也。”《靈樞·本神》中又說:“肝氣虛則恐,實則怒。”“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所以,咳喘患者,不論急性病還是慢性病,都可導致精神情誌的變化,而情誌變動反過來又可導致髒腑功能進一步紊亂。例如,咳嗽暈厥症患者大都在情緒過度緊張或大笑之後發作,一度竟意識喪失,便是其例之一。可見,精神與情緒因素對疾病的治療和預後有很大的關係。正如《素問·經脈別論》中說的:“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凡激怒、憂鬱、焦慮,特別是對自己所患“難治之症”的恐懼憂慮心理,往往能促使或加速病情向壞的方向發展。反之,保持開朗樂觀的思想情緒,對戰勝自己疾病充滿信心和意誌頑強的人,將有利抗邪能力的提高,促進疾病向好的方向轉化。

因此,慢性咳喘病患者盡量要七情平和,笑對疾病,而且常笑可宣肺,笑能促進體內器官健康,對肺特別有益。笑對胸肌伸展,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大。可以消除疲勞、驅除抑鬱、解除胸悶、恢複體力。研究表明:

(1)輕鬆微笑發自肺腑的微笑,可使肺氣布散全身,使麵部、胸部及四肢肌群得到充分放鬆。另外,肺氣的下布還可使肝氣平和,從而保持情緒穩定。

(2)會心之笑自心靈深處,笑而無聲,可使肺氣下降與。腎氣相通,收到強腎之功。

(3)開懷大笑生發肺氣,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氣”,呼出廢氣,加快血液循環,達到心肺氣血調和之目的。

老年咳喘者的家庭調養

咳喘是老年人的常見症狀,如不注意治療調護常常遷延難愈,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呼吸係統出現結構老化,生理功能衰退,鼻咽腔、喉黏膜常因不同程度的萎縮而變薄,加溫、濕化氣體的功能減弱;支氣管柱狀上皮細胞發生萎縮,分泌物不易排出,導致細菌繁殖,發生感染。所以老年人咳喘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更應該注意自我調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