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生活方式與咳喘病宜忌(4)(2 / 3)

哮喘病患者不應拒絕運動由於痰飲對上呼吸道的障礙,大多數哮喘病患者在經過一定運動量的鍛煉後,都會發生急性氣管阻塞,主要表現為胸悶、喘憋,就是所謂的“運動性哮喘”。這是因為,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運動後,生理功能有所下降,在運動停止後仍會繼續下降,需要經過幾十分鍾的時間才可基本恢複原有功能水平。因此,許多哮喘病患者不敢、不願參加健身鍛煉,有的人甚至終日靜養。其實,這樣做使患者的肺通氣量更趨下降,不但不利於康複,反而使病情加劇。哮喘的主導病因是體質虛弱陰陽失調,所以隻有堅持健身鍛煉,使身體強壯起來,才是治病的根本。

哮喘病康複鍛煉應恪守的原則為避免哮喘病患者在鍛煉中引發和加重哮喘,醫學專家提出了合理的原則與方法。

(1)選擇好健身鍛煉的形式室內遊泳是適合大多數哮喘病患者的項目。如果在夏季經常遊泳,就能改善哮喘病患者的體質,抑製病情的發展與變化,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另外,像輕體育性質的運動項目,如門球、羽毛球,以及太極拳、劍術、氣功等,也較適合哮喘病患者進行選擇。

(2)選擇健身鍛煉的場所根據哮喘病患者的身體狀況,健身鍛煉時要盡量減少水分的蒸發和熱對流的交換,因此,活動場所要選擇在濕潤、溫暖的環境,如林間的空地、河邊的草地。而在冬天,哮喘病患者應在室內活動。

(3)注意健身鍛煉的節奏哮喘病患者應嚴格控製健身鍛煉的運動量,不要驟增驟減,否則會造成呼吸道水分和熱量的急劇散失,進而誘發支氣管痙攣。哮喘患者在健身鍛煉前要做一些準備活動,比如四肢的伸、屈、抬、踢,使身體有輕微的出汗感,然後再開始正式鍛煉。一般是先做5分鍾準備活動,然後加大運動量2分鍾,休息2分鍾後,再用選定的項目鍛煉20—30分鍾。鍛煉後再做調整放鬆活動5分鍾。每周進行2次,2—4個月為一個療程。

(4)注意正確的呼吸方式哮喘病患者在進行健身鍛煉時,千萬要避免張口呼吸,堅持用鼻呼吸。同時還要養成平時用鼻呼吸的良好習慣,以此來避免上呼吸道水分和熱量的散失。

另外,哮喘病患者在堅持健身鍛煉時,一定要與藥物治療同步進行,使兩種療法相得益彰。

哮喘病患者如何進行運動性鍛煉

為了增進心肺功能貯備,增強體質,哮喘患者宜在發作緩解期進行適當的耐力性運動練習,以改善有氧代謝能力。

耐力運動的原則是作適當強度的運動,並持續一定的時間,具體方法視體力情況而定。體力較差時作散步、太極拳等低強度的運動練習;體力較好時練習較快的步行、慢跑、緩慢的登樓、遊泳等。運動強度應控製在運動時的最高心率為(170—年齡)數字的水平。主觀感覺以稍有氣急,尚能言談為宜。有條件時作分級負荷運動試驗測定最高心率,以最高心率的70%為運動心率,以後逐步提高到85%—90%。運動有時會誘發哮喘發作,引起“運動性的氣喘”。因此,應控製運動的強度以不引起哮喘發作為度,同時做充分的準備運動,逐步提高運動強度,可進行間歇性運動,例如跑10秒鍾,休息30秒鍾;或跑20秒鍾,休息60秒鍾,這樣的持續運動可以完成較大強度的運動而不易誘發支氣管痙攣。

運動時吸入冷而幹燥的空氣可加重支氣管痙攣,吸入溫暖潮濕的空氣可減輕支氣管痙攣。因此,遊泳特別是溫水遊泳對哮喘患者特別適宜。係統的耐力運動可逐步提高機體對運動的耐受閾,提高機體活動能力,對哮喘的治療有很大意義。每次耐力運動練習應先作充分的準備活動。作步行或體操至全身熱起來或微微出汗,然後作慢跑、登樓式遊泳等練習,結束時應作放鬆運動,使心率逐步恢複。每次鍛煉持續30—45分鍾,體弱者可自15分鍾開始,逐漸延長。運動強度開始時宜較低,以後酌情提高。易發生運動性哮喘者宜用間歇運動法,並於運動前適當用藥最好。

體力極差,無法進行運動性鍛煉者可以試著練習呼吸操,主要是通過腹式呼吸,以增強膈肌、腹肌和下胸部肌肉的活動度,加深呼吸幅度,增大通氣量,利於肺泡殘氣排出,從而改善肺通氣功能,增加氣體交換。具體做法如下:

長呼氣身體正直站立,全身肌肉放鬆,用鼻吸氣,用口呼氣。先練呼氣深長,直至把氣呼盡,然後自然吸氣。吸氣要求有入小腹感,呼與吸時間之比為2:1或3:1,以不頭昏為度。為了增加通氣量,宜取慢而深的中吸,一般以每分鍾16次左右為宜。

腹式呼吸立位,一手放胸前,一手放腹部,作腹式呼吸。吸氣時盡力挺腹,胸部不動,呼氣時腹肌緩慢主動收縮,以增加腹內壓力,使膈肌上提,按節律進行呼吸。

動力呼吸立位,兩臂向身旁放下,身體稍向前傾呼氣,兩臂逐漸上舉吸氣。

抱胸呼吸立位,兩臂在胸前交叉後縮胸部,身體向前傾,呼氣。兩臂逐漸上舉,擴張胸部、吸氣。

壓腹呼吸立位,雙手叉腰,拇指朝後,其餘四肢壓住上腹部,身體向前傾,呼氣;兩臂逐漸上舉,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