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防止身體衰老(2)(2 / 3)

十、50歲以後衰老的變化和表現

衰老可分為兩類,即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生理性衰老是指成熟期後所出現的生理性退化,即人在體質方麵的變化,亦稱正常衰老。病理性衰老是指在生理性衰老的基礎上,由於患某種疾病或由某種外來因素所導致的衰老過程的加速,亦稱異常衰老。

引起異常衰老的原因很多,諸如遺傳、疾病、中毒或精神緊張等。好逸惡勞、不愛用腦,常會使人喪失活力,從懶散無力到智力衰退,變成癡呆;酗酒過度,酒精侵蝕人體,促使細胞老化;厭世者,喪失人生樂趣,終日消沉,也促人早衰。相反,熱情開朗,樂於為社會服務,有時代使命感的人往往能延緩衰老。

衰老是個漫長而又不平衡的退化過程,不可能由單一因素引起,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通常老年人的生理衰老與病理衰老往往很難區別開來,它們通常相互並存,相互影響,形成一係列複雜的變化。

1.細胞的衰老變化

細胞是構成人體各器官和組織的基本生命單位。細胞的衰老是人體各器官及其功能衰退的基礎。細胞衰老的主要表現是:

①實質細胞數量減少,如腦、腎、肺、肌肉的細胞數在70歲時約相當於發育旺盛時期的60%。

②細胞內主要成分發生衰老變化,如細胞核失去光滑的輪廓;細胞核增大或縮小,有時變成雙核;核內染色體不規則或聚積成塊;染色體失常(過多或過少);線粒體數量減少,體積膨脹等。

③衰老色素,即脂褐素在細胞漿內積累,有的可占細胞體的大部分,影響了細胞的正常代謝。

④細胞酶發生老年性變化,有的酶減少導致功能減退,有的酶增加導致功能亢進,使細胞功能失常。

2.細胞外組織的衰老變化

細胞與細胞之間的大大小小的空隙稱為細胞外組織或細胞間質。間質主要有兩種成分,即膠態的基質和埋在基質中的纖維。衰老使基質的水分相對減少,黏度增高,使細胞的營養交換發生障礙,從而影響人體的營養運輸和代謝。基質中纖維數量和性質改變,使機體某些組織如皮膚彈性丟失,骨關節靈活性和動作幅度減退等。

3.人體結構組成的衰老變化

主要是細胞內水分下降,各種組織和骨骼占的比重減少,而脂肪的比重卻增加。如75歲的老人與25歲的青年相比,人體的組織成分自17%下降至12%,相當於人體的組織細胞減少至30%;骨組織由6%降至5%;細胞內水分自42%降至35%(細胞外水分無變化);脂肪自15%增至30%。

4.身高、體重的變化

由於某些人體組織成分的減少,尤其是細胞內液體的減少,使老年人的體重有相應的減輕,這是正常現象。但有的老年人由於脂肪代謝減退,體內脂肪積聚過多而發胖,使體重增加,則需注意防止超重。老年人由於脊柱、下肢彎曲,身高均略有下降。據日本的一項統計,從20歲到90歲,男性身高平均下降2.25%。

5.皮膚的衰老變化

皮下脂肪減少,皮膚鬆弛、彈性降低、無光澤、顯粗糙、布糠屑、呈淺褐色。加上體內水分減少,使皮膚的皺紋增多和加深,皮膚變薄和萎縮。皮膚的皺紋最早出現在額部,以後在眼角、耳前、口角,最後在麵部出現。皮膚的皮脂腺分泌減少,使老年人皮膚容易幹裂。老年人的皮膚還會角化過度,在腳底、手掌出現“老繭”。人在50歲以後,在身體的暴露部分如前臂、手背和麵部出現色素沉著而形成老年斑,或色素減少而形成脫色斑。有的會生長突出皮膚表麵的老年疣。老年人皮膚的再生和愈合能力下降,受外傷後愈合減慢。一些婦女絕經後,麵部會長出少量茸毛,這是由於體內缺乏雌性激素的緣故。

6.毛發、指甲和趾甲的衰老變化

老年人頭發變脆,色素脫失,因而使頭發變白易脫落。老年人指甲和趾甲變脆變薄,有的還出現畸形、變色和脫落。

7.視力的衰老變化

老年人眼球晶體彈性減退,眼部肌肉調節能力下降,因而近視能力明顯減退,而出現遠視(老花眼)。老年人眼球晶體發生退行性變化,不少人出現晶體混濁而發生老年性白內障,使視力減退,重者可能失明。人到中年以後,瞳孔逐漸縮小,瞳孔對光線的反應變弱,對黑暗的適應能力變慢,視野也普遍縮小,而感覺光亮的閾值提高。老年人眼角還可能出現一個白圈即老年環,其發生率50歲時為25%,60~69歲為54%,70歲以上達75%,這是一種類脂質沉著,對健康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