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防止身體衰老(2)(3 / 3)

8.聽力的衰老變化

老年人耳內的鼓膜混濁加重,加上老年聽神經活力減弱,使老年人逐漸發生聽力減退。老年人聽力下降為進行性的,男性老人較女性老人明顯。顯著的聽力減退常發生在60歲以上,主要是對頻率為4000赫茲(指每秒音叉振動次數)以上的高頻音喪失聽覺。而對頻率為250~1000赫茲的聲音,一般到90歲時尚能聽到。

9.嗅覺、味覺、疼覺、冷熱黨的衰老變化

①老年人嗅覺神經纖維數目減少,約有10%喪失嗅覺,更多的人有嗅覺減退的現象出現。

②老年人舌上味蕾逐漸減少,味覺功能減退,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老年人的食欲。

③老年人多數有痛覺和對疼痛刺激的敏感性減退等現象,因而造成易受異物撞傷、刺傷而不知覺,也有的易發生無痛性冠心病(如無痛性心肌梗塞)。

④老年人的冷、熱覺也有不同程度降低,易受燙傷(如熱水袋過熱)和凍傷。

10.牙齒的衰老變化

老年人牙齒咬合麵的牙釉質和牙本質逐漸磨損,牙本質向牙髓腔內增厚,牙髓腔縮小,加上牙齦退化、萎縮,使牙齒逐漸脫落,咀嚼消化能力削弱。依靠強化腸內消化以彌補咀嚼消化之不足,從而刺激了腸內菌群的發展,並出現了一些腐敗菌和化膿菌。

11.心髒的衰老變化

50歲以後心肌細胞發生褐色萎縮(脂褐素沉著於心肌細胞中所致),使部分人心髒重量減輕。供應心髒血液的冠狀動脈有不同程度的粥樣硬化,容易發生冠心病。心髒瓣膜鈣化硬化,開啟與閉合功能減退,並產生心髒雜音。從30歲起心髒排出量開始下降,平均每年約下降1%,到70歲時比青年人低30%~40%。心髒的潛力70歲為40歲的50%。

12.血管的衰老變化

老年人血管彈性纖維收縮、斷裂、消失,血管內膜常有動脈粥樣硬化改變,中層常有鈣質沉著,因而老年人血管彈性減退,阻力增加,易發生高血壓和血管破裂。由於血管彈性減退等原因,老年人血流速度減慢。血液的總循環時間在20~29歲時為47.8±2.67秒,70~79歲增至65.3±2.24秒。老年人毛細血管變脆,容易破裂出血而形成淤斑。

13.血壓的變化

人從20歲至79歲,動脈收縮血壓(即測量血壓時的高血壓值)逐漸增高。而舒張壓(即測量血壓時的低血壓值)則一生變化不大。隨著年齡增長,靜脈壓也逐漸增高。老年人對壓力的感受性反應減弱,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即由臥位變為坐位或立位時,血壓下降)。

14.食管的衰老變化

食管平滑肌收縮減弱,蠕動波收縮和張弛的幅度變小,有時亦可能主動脈弓突出或頸椎骨質增生,即使無食管病變,也可能發生吞咽困難。

15.胃腸的衰老變化

胃腸道黏膜和平滑肌萎縮,分泌消化液和消化酶的能力下降,造成胃酸偏低或缺乏。加上胃腸蠕動力減弱,胃排空延遲,使老年人易發生消化不良或便秘。又因動脈硬化供血減少,容易形成胃黏膜病變,如糜爛、潰瘍或出血。在消瘦的老年人中還易出現胃和其他內髒下垂現象。

16.肝膽胰腺的衰老變化

老年人肝髒體積縮小、重量減輕,肝細胞體積增大、數目減少,並有變性。肝髒解毒能力下降,代謝速率減慢,易引起藥物性肝損害。肝髒代償功能差,肝細胞損害後恢複慢。膽囊及膽管變厚、彈性差,膽囊常下垂,膽汁量減少而黏稠,並含有大量膽固醇,因而易發生膽囊炎和膽結石症。胰腺重量減少,位置亦有改變,胰島細胞有變性,胰腺外分泌脂肪酶減少。

17.呼吸係統的衰老變化

由於肺和胸腔的老化,肺活量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而肺內殘氣量則增加。老年人經肺運送氧氣進入組織的能力降低,29歲青年每分鍾可輸氧4升到組織中去,而70歲時隻能輸送2升。老年人胸廓常有變形,與呼吸有關的肌肉(肋間肌、膈肌)衰退,使呼吸運動受到影響。呼吸道黏膜的纖毛逐漸萎縮,活動力減少,使肺的清除功能減退;肺泡彈力纖維衰退,呼吸功能下降,易發生肺部感染。老年人呼吸頻率增加,20~29歲男性每分鍾呼吸14.4±0.9次,而70~79歲增至19.1±0.6次。老年人也常見呼吸節律不齊甚至短暫的呼吸暫停等現象。

18.血液和淋巴的衰老變化

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組織減少,紅骨髓減少,黃骨髓增多,造血能力降低,至60歲時這種退化特別明顯。紅細胞的生成較白細胞的生成受影響更大。紅細胞和血色素的減少,使老年人易發生貧血;白細胞和淋巴細胞減少,使老年人對感染的抵抗力降低,易受感染而不易恢複。老年人能產生淋巴細胞的組織如骨髓、脾髒和淋巴結等減少,重量可減輕一半,使淋巴細胞總數減少。

19.神經係統的衰老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