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或坐或立,兩手持體操棒水平放於肩背部,挺胸抬頭,感到肩背部肌肉脹即可。
(5)仰臥於床上,在背凸處墊5~7厘米的物體,全身放鬆,兩臂自然伸直,手掌朝上,兩肩後張,每次靜臥5分鍾以上。
以上矯正體操主要作用是鍛煉背部肌肉力量和減少背部脊的後凸度,對矯正駝背有一定效果。如能配合其他體育運動效果會更好。
四、50歲以後怎樣保持腹部健美
隨著年齡增長,腹部很容易堆積脂肪,影響體型健美。為使你獲得結實健美的腹部,不妨做做以下幾節體操:
(1)兩腳開立同肩寬,肩負鐵杠或簡易杠鈴。腳不動,慢慢先向左、再向右扭轉軀幹到最大限度。扭轉時吸氣,還原時呼氣,做10次。
(2)坐在凳上,腳尖勾住固定物,雙手交叉托頭,上體慢慢後仰。上體仰至後屈體時吸氣,還原時呼氣,做15次左右。
(3)仰臥,雙手放體側。收腹舉腿,盡可能使腳尖觸及頭後地麵,吸氣,還原時呼氣,做15次左右。
(4)兩手撐地,右腿蹲立,重心放在右腳上,左腿側伸腳尖點地;左腿收回,右腳伸出。身體重心提起時吸氣,下蹲時呼氣,做10次左右。
(5)仰臥,兩手放在體側,兩腿抬離地麵10~20厘米。兩腿輪換屈膝提腿練習,腳跟不著地。也可加大難度,將小腿綁上重物,做15次左右。
(6)兩腳開立同肩寬,兩手交叉托頭,上體先向左、後向右交替轉動。轉動時吸氣,還原時呼氣,做15次左右。
五、50歲以後怎樣保護好膝關節
人的膝關節由大腿骨下端和小腿骨上端對合而成的,兩骨端之間行塊是半月板的軟骨墊。半月板前麵覆蓋著臏骨,也叫膝蓋骨,四周及關節內由韌帶將膝關節各組成部分固定在一起。
在生活和生產勞動中,膝關節不斷地受到磨損。在正常情況下,膝關節可以輕微地屈曲、旋轉。人每天上千次的活動都靠膝關節承擔。再如跑、跳、跪和踢足球、舉重、遊泳、滑冰等運動使膝關節的負擔就更重了。人的運動器官同其他器官一樣,也有有一個生長、發育、成熟、衰老的自然過程。人到50歲以後,膝關節就開始出現衰老跡象,如韌帶和肌腱鬆弛、老化,半月板退化,致使膝關節容易受損、疼痛,活動受限。保護膝關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盡量不要使身體超重,減輕膝關節的負荷。不要長時間蹲著,因為下蹲時膝蓋骨承受的壓力急劇增加,通常可超過自身體重的4~7倍。
其次,走路,尤其是走遠路,不要穿鞋跟過高或鞋底過薄的鞋,以減少膝關節反複受到衝擊力。如果長期從事坐姿工作,就需要經常變換姿勢,隔一段時間站起來走動走動。參加體育活動要先做準備活動,輕緩地舒展膝關節至少30秒鍾。平時未經過訓練的人不要猛然將腿抬至肩高,避免膝關節韌帶組織因過度牽拉而損傷。有的人在長跑後感到膝關節酸痛,這主要是由於運動量過大,著地時又沒有利用腳的弓形結構緩衝落地時的震動,以及長期在堅硬不平的道路上跑步等原因造成的。所以,要學會科學的鍛煉方法,選擇合適的路麵,跑後避免受涼,防止膝關節受損。騎自行車則要調節好車座高度,車座過高或過低都會使膝關節過度用力,以雙腳踏在腳蹬上,使雙腿最大限度伸展時膝關節仍稍有彎曲為宜。
另外,當感到膝關節疼痛時應停止活動,必要時可用冷敷或加壓包紮並抬高膝蓋。若膝蓋腫脹未得到緩解,關節有浮動感或有異常聲音要及時請醫生診治。
六、職業者怎樣消除疲勞
職業者肩負家務和工作雙重負擔,生活緊張,長期處於身心交困之中,不少人患了心理學家所說的“持續性疲勞症”。應如何改善此種情況,減輕勞累對身心健康所造成的傷害?心理學家提供了幾項建議:
1.精神上自我放鬆
不少人常常製造一些人為的緊張,例如無謂地為家人擔憂:愛人晚歸,擔心出車禍;孩子去郊遊,總擔心發生意外;覺得不為這個家操勞和擔憂,就沒有盡到責任;有的甚至還會憂慮自己如患不治之症,死後由誰來照顧這個家。長期存在為過去而自責、為將來而恐懼的心理,最後會使他們由精神緊張而演變為神經質。
為改善這種過度緊張的精神狀態,專家提出一種“方格論”。即把每天當做一個獨立的方格,人們應先好好地活在今天的方格裏,在這個有限的空間裏,將事情逐一分析清楚。這樣,可憂慮的事情就少多了,當心情平靜下來時,再去總結過去和計劃未來。
還有人建議,何必自己讓生活變得那麼苦呢?俗話說“事在人為”,想方設法讓自己做個堅強而快樂的人吧!努力擴展精神領域,而不要受製於物質和環境,也不要因為與別人作“數字上”的比較,就覺得“己不如人”而悲愴。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何必讓自己“役於物”呢?
不要老覺得自己為家人犧牲太多。如果每個行動都是出於自願,就不會老感到壓力和緊張了,說不定還會體驗到“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真諦哩。
此外,你可以每天沉思10分鍾,閉上雙眼,神遊物外。想一想最美好的事物,運用想象力,製造身曆其境的感覺,這是消除緊張的妙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