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計劃妥善安排生活
在生活中,常有一些必須處理的瑣事,若是一直拖著,心裏總覺得事情未了,如果訂個工作時間表,並切實執行,這樣就不必經常惦念了。
動員家中的每個人分擔家務。告訴子女,你每天也需要放鬆一下自己。規定每個家人負責特定的家務,可能的話,還可列出每人的工作內容和完成的時間。
放寬家務標準。當自己忙得透不過氣來而耽擱家務時,不要感到內疚。
堅持每天有100分鍾的“私人時間”。利用這段時間做運動,與愛人溫存,或與孩子們玩樂。這有助於恢複精力,克服疲憊。
隔不久約好友外出消遣,比如男性可以相約去釣魚,女性可以結伴去購物。人們大都需要家庭以外的同性友誼。與友人相聚不但可以聯絡感情,還可以紓解情緒的鬱結,心情愉快就能消除疲勞。
要懂得忙裏偷閑。抽出一小段時間閱讀書刊,或聽一會兒音樂,從中得到樂趣。
午餐和工作結束後散步10分鍾,可促進血液循環,使頭腦補充到更多的氧,疲乏也就較易消除。
七、多喝水有助於保持年輕
人體重量60%~70%是由水組成的,充分的水分供應有助於暢通人體的血液循環。身體各種細胞營養的輸送、廢物的排泄和細胞的各種代謝,都離不開水的參與,因此平時注意多飲水,有助於人體改善細胞代謝,保持人體年輕。生活中人們也會注意到,多飲水的人顯得年輕,飲水少的人不僅會所謂的“上火”,皮膚也會幹燥多皺。對於50歲左右的人而言,每天喝6~8杯水非常有益。年齡越大,越應該這麼做。成人的組織細胞水分較嬰幼兒明顯減少,到65歲時體內水分會減少10%~15%。因此皮膚細胞及所有其他細胞都需要補充水分,平時多喝水會使人們顯得年輕。對於白天工作的人,早晨起床後、上午10點、下午3點、睡前都是飲水最佳時間。
八、怎樣才能睡好
1.怎樣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最為重要的是床要舒適。首先,床的寬度和長度適宜,使人有足夠的伸展餘地。單人床至少要有100厘米寬,雙人床至少要180厘米寬。長度比人身高長20厘米即可。另外,床要軟硬適度,軟的程度要達到躺著時不窩到床中間,硬的程度要達到使髖部、肘部和肩部不感到疼痛。
睡覺時不應穿太多衣服。這是因為衣服扭著和擰著時易使人做噩夢。
臥室牆壁的顏色要柔和。人們普遍認為,某些顏色如鮮紅色和明黃,可以使人睡眠時脈搏加快。這是應該避免的。
盡量減少睡室內的灰塵。地毯以及其他織物容易揚起灰塵來,因此,臥室內的地上不應鋪滿地毯,室內不宜擺設其他織物的裝飾。
不要把花和其他植物放在臥室內。醫學上早已證實,人對植物有不同程度的過敏,而這種過敏則影響睡眠的質量,重則令人無法入眠。
臥室的溫度不宜過高和過低。專家們建議,最佳溫度應保持在19℃~20℃。如果溫度超過24℃的話,人就會在床上輾轉反側,不容易熟睡。當然,被子如果厚的話,溫度得作相應的調節。如溫度低於18℃的話,容易做噩夢。
要保持室內的幹濕度。北方冬季,屋內有暖氣的時候,要注意保濕;南方夏季室內易潮,要注意除濕。
臥室裏不要有亮光。也有例外,有些人在睡覺時習慣於有亮光,因為他們害怕屋裏漆黑一團。
保持室內的安靜,減少噪聲的幹擾。可是有些人經過一段時間後,卻能在吵鬧中安然熟睡,這種現象還無法解釋。
單獨就寢。同享一張床或同住一個臥室的人無疑是要相互影響的,比如鼾聲、磨牙聲、動作等等都會影響睡覺的質量。
2.怎樣選擇最佳的入睡時間
現代人講究辦事效率,就應該講究睡眠的科學性。有些人往往就忽略了這一點,該休息時不休息,一誤工作,二誤健康。科學告訴人們:晚上9~11點,中午12~1:30,淩晨2~3:30,這幾個時間入睡最佳,這時入睡,能取得最好的睡眠質量。究其原因,睡眠具有兩種不同的時相狀態,即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人們入睡後,首先步入的是慢波睡眠,持續時間一般在8~120分鍾;然後進入快波睡眠,維持時間在20~30分鍾;此後又回到慢波睡眠;接著,再悠悠地轉入快波睡眠。整個睡眠期間,反複轉化4~5次。越接近覺醒,慢波睡眠相對縮短,快波睡眠相對延長。人們可以從慢波睡眠或快波睡眠直接來到覺醒狀態,卻不能從覺醒狀態直接跳到快波睡眠而入睡。因此,要使機體很快地進入慢波睡眠,就應該盡量避開人體晝夜生理上的3個興奮期:早上9~10點,晚上7~8點,深夜11:30~12:30。此時人體精力充沛、反應敏捷、思維活躍、情緒激昂,是不利於機體轉入慢波睡眠的。相反,晚上9~11點,中午12~1:30,淩晨2~3:30,人體精力下降、反應遲緩、思維減慢、情緒低下,利於人體轉入慢波睡眠,進入甜美的夢鄉。
3.怎樣才能睡得香
中老年人怎樣才能睡得香呢?如果能做到以下幾點,就應該能睡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