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平衡飲食營養(1)(1 / 3)

各種營養在人體內有一個相對平衡的關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注意保持營養的平衡,這樣才不會導致營養缺乏或營養過剩。均衡營養,才能達到健康的各項指標。

一、50歲以後如何科學飲食

1.食物選擇

中年需要營養素的特點:中年人的生理功能已經開始進入衰退時期,因此,中年人的新陳代謝也有與其相適應的特點。為了適應這一生理功能和新陳代謝的特點,需要通過合理的飲食獲取所需要的營養素。中年人需要營養素的特點主要有:

(1)熱量需要減少。中年人尤其是50歲以後的中年人,由於新陳代謝活力的降低,基礎代謝較青年人低。一般50歲以後,基礎代謝較青年人要降低10%,因此,每日從食物中攝取營養素熱量力求適量,過多易致肥胖。

(2)增加蛋白質供應。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50歲以後,蛋白質的分解大於合成,分解過程加快,合成過程減慢。血液中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如果供給足量的優質蛋白質,白蛋白濃度增加。因此,有人主張中年人供給優質蛋白質需占總蛋白質量的50%。

(3)控製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人體熱量的主要來源,中年人由於生理功能特點,熱量消耗減少。人們公認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過多攝入會導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因而,過多的攝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熱量消耗減少的情況下,對中年人不是福而是禍。

(4)供應適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中年人免疫功能開始逐漸降低。為了保持較高的免疫力,抵抗各種疾病的侵襲,必須補充一定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2.食品原料加工

(1)穀類。穀類食物食用前一般進行碾磨加工,除去穀皮、雜質和一些致癌物質,給人以良好的感官印象,增加食欲和消化吸收。由於一些豐富的營養素存在於穀胚和皮層,因此,過細加工將損失大量營養素,尤其是維生素B族。

(2)豆類。豆類加工繁多,如豆腐、豆漿、豆腐腦、豆腐乳、粉絲等。不同的加工類型對大豆蛋白質的消化率有顯著差異,整粒大豆的蛋白質消化率為65.3%,豆漿為84.9%,豆腐為96%。大豆做成豆芽可提高維生素C含量,綠豆芽比黃豆芽含維生素C含量高。

(3)蔬菜。目前,種植蔬菜多施化肥及農藥,部分化肥及所有農藥都含一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因此,有人主張施用化肥及農藥半月後蔬菜才能采摘上市。購買蔬菜後,將其浸泡在水中3~4小時再食用為宜。蔬菜加工易失大量維生素和無機鹽。蔬菜先洗後切,可防止維生素被衝洗掉;蔬菜切後即用,可防止維生素被氧化和丟失,比如黃瓜切後放1小時,維生素C丟失33%~35%。蔬菜放置過久,易發生複雜的生理生化變化,腐敗變質,產生亞硝酸鹽等不利於身體健康的物質。

(4)肉類。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易腐敗變質。肉類食物以低溫貯存為好。

(5)魚類。魚肉較畜肉含有更多的蛋白質,更容易腐敗變質。有的魚類是肺吸蟲、肝吸蟲的宿主,吃未燒熟煮透的魚易患寄生蟲病。

(6)蛋類。蛋類以熟後食用為宜。有的人喜喝生雞蛋,這不利於營養素的消化吸收。生雞蛋蛋清中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E酶。抗生物素蛋白抑製維生素的吸收,抗胰蛋白酶抑製蛋白質的消化吸收。有些生雞蛋已感染寄生蟲或病原菌,生吃易致病。

(7)奶類。奶類加熱煮的時間太久,將破壞大量營養素。牛奶加溫到60℃時,蛋白微粒由溶膠變成凝膠,磷酸鈣由酸性變中性而沉澱;達100℃時,乳糖即焦化分解。牛奶應避光,在日光照射下,將丟失維生素。

3.合理配膳

(1)基本原則

①節製飲食。總熱量要適度,過多易致肥胖。

②副食清淡。提倡平衡膳食,葷素搭配、少油少鹽。

③多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少吃鹽,多吃蔬菜、奶類、豆類、蛋類,增加維生素和鈣磷鐵鋅硒的攝入。

④食易消化食物。50歲以上的中年人,消化功能已處於消退狀態,故選用食物應是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⑤吃飯定時定量。每次進餐應按時吃,不可食用過飽,養成良好的飲食規律和習慣。

⑥進食冷熱適當。以熱為主,但不宜燙。

⑦粗、細糧搭配合理。常吃細糧的中年人應適當吃些粗糧,如玉米等。有人認為大米可以使人保持適量體重,防止肥胖。

⑧以食植物油為主,減少動物脂肪攝入。

(2)平衡膳食

①各種營養素比例:中年人蛋白質、脂肪、糖類的比例在一般情況下應為1:1.5:5。食物中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比為4:6,必需氨基酸是人體中具有較高生理價值的氨基酸;食物中的氮、鈣、磷比例以12:0.66:1為宜;各種維生素也要有適當比例,因為,各類維生素之間在體內互相製約影響,如膳食中若缺乏維生素B(12下標)將影響維生素B(2下標)的利用。

②主要食品的合理配膳:中年人每日進餐中穀、肉等應搭配適宜。五穀為善,五畜為益,五菜為補,五果為助。中年人在從事中等勞動的情況下,每日攝入食物中穀類應占總膳食量的41%,肉食和豆類占16%,蔬菜占41%,油脂類占2%。最近我國一些營養學專家對中年人膳食結構提出一種“金字塔”式膳食結構,麵包及大米飯等穀物為基底,食用量最多;向上依次減少;順序為蔬菜、水果、奶製品、魚肉類、豆類、脂肪、植物油、糖。

(3)益壽食補。防治疾病有藥補和食補之說。有些食品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以達延年益壽、身體健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