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平衡飲食營養(1)(3 / 3)

二、冠心病病人的飲食

1.冠心病病人的飲食原則

過多地攝取動物性脂肪是引起脂質失常、導致動脈硬化及冠心病的主要因素。故平衡膳食,限製攝取高脂肪食物,調節體內脂質代謝,是減輕或延緩病情發展的關鍵。

2.冠心病病人的熱量需要

可與正常人相同或稍低,每日1600~1800千卡。如有肥胖,首先應減少熱量的攝入,並適當參加體育鍛煉,逐漸降至標準體重。

3.冠心病病人的蛋白質需要

膳食中必須保證一定數量的蛋白質,攝入量應占總熱量的12%~15%,每天60~80克。蛋白質來源應以植物蛋白為主,如大豆及豆製品中的豆腐、豆漿、豆腐幹等。大豆製品在膳食組成中,既可發揮補充蛋白質的作用,又有降低膽固醇的功能。也可適量選用高蛋白質、低脂肪的動物性蛋白質,如去脂牛奶、雞、魚及少量瘦豬肉。

4.冠心病病人的碳水化合物需要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熱能的主要來源。日常所吃的米、麵、糖果等都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在消化過程中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後被吸收進入人體組織以供熱能,過多的葡萄糖則在肝髒轉化為甘油三脂,成為血脂的來源。因此碳水化合物攝入量過多與冠心病發病有一定關係。為防治冠心病的發生,每次所攝入的碳水化合物量應占總熱量的60%~65%為宜。應以澱粉類食物,如米、麵、粗糧及燕麥等為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少吃蔗糖及甜食,蔗糖每天不應超過25克。提倡吃粗糧和紅糖,因它們含有鉻,對降低膽固醇有利。

5.冠心病病人的營養素需求

要攝入充足的維生素、無機鹽、微量元素和食物纖維等,特別是維生素C、維生素E及微量元素鉻、鎂、錳等。新鮮的綠色蔬菜和水果是這些營養素的豐富來源。每日攝入的食物品種要多樣化,要保證各種營養素供給。

6.冠心病人飲食的烹調方法

烹調油每日攝入15~20克,鹽每日3~5克,應多采用蒸、煮、拌、熬、炒、燉等用油少的烹調方法。最好不吃煎炸的食物。

7.少食含膽固醇高的食物

老年人應當少吃或最好不吃含膽固醇高的食物。下列食物是含膽固醇較高的,按每100克食物含膽固醇量(毫克)分別是:豬腦3100,蛋黃1705,小蝦米738,雞蛋680,蝦皮608,鳳尾魚330,黃油295,墨鬥魚275,河螃蟹235,奶油168,對蝦150,黃鱔117,雞油107。

含膽固醇低的食物是適宜老年人食用的。下列食物是含膽固醇較低的,每100克食物含膽固醇量(毫克)分別是:海參0,海蜇頭(水發)5,酸牛奶12,牛奶13,海蜇皮(水發)16,草魚31,羊奶34,小白蝦54,平魚68,甲魚77,大黃魚79,鯉魚83。

三、高血壓病人的飲食

1.食鹽與高血壓

食鹽與高血壓有密切關係,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吃鹽多的地區患高血壓和中風者明顯比吃鹽少的地區多,因此高血壓病人更應有意識地限製食鹽攝入量,這也是醫學上治療高血壓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據病情,食鹽攝入量分為少鹽、低鹽、無鹽及低鈉飲食。

2.高血壓的少鹽飲食

適用於有高血壓家族史的病人。每日烹調用鹽5克或醬油25毫升。應少吃醬製品及鹽醃製品,如醬鹹菜、醬豆腐等;並適量限用加堿食品,如油條、油餅、掛麵、鬆花蛋等。

3.高血壓的低鹽飲食

適用於有高血壓及高血壓合並輕度心、腦、腎、及眼底受損的人。每次烹調用鹽應限製2克或醬油10毫升,限用食品與少鹽飲食相同。

4.高血壓的無鹽飲食

適用於高血壓並發輕度心力衰竭或腎病性浮腫的病人。烹調時不加鹽和醬油。

5.低鈉飲食的適應證

適用於高血壓合並心、腎衰竭,伴有嚴重水腫的病人。每日含鈉量在500~250毫克,除烹調時不加鹽和醬油外,並禁食鹽醃食品、醬食品、加堿食品及發酵食品製作的點心等。還應限用含鈉高的蔬菜,如菠菜、芹菜、空心菜、牛皮菜以及豆腐幹等。該膳食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實行。

含鈉較高的食物是不適宜於高血壓、心腎功能不足病人食用的。下列食物是含鈉較高的,按每100克食物含鈉量(毫克)分別是:榨菜3440,茴香菜1879,豆腐片1679,空心菜1578,油條1230、菠菜986、豆腐薰幹959,油餅846,豆腐幹835,紫菜670,脆麻花417,芹菜莖328,玉蘭片75。

四、胃病病人的飲食

1.胃病的飲食要求

①選用易於消化、營養豐富的保護性食品,如牛奶、蛋類、魚類、瘦肉類、豆類食品及新鮮蔬菜水果等。

②應少食多餐,定時定量進食。

③避免過甜、過鹹、過酸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④減少粗糙、過硬食物對胃黏膜的刺激。

⑤烹調不用油煎油炸方法。

⑥不吃過冷或過熱的食物。

2.胃病的流質飲食

適用於胃出血停止後或活動性潰瘍病、慢性胃炎急性發作等各種胃病的中老年人。此類食物可選用不加糖的牛奶、蒸蛋羹、米湯、蛋花、豆腐腦、藕粉等。禁用濃雞湯、濃肉湯及過酸、過甜的食物。

3.胃病的半流質飲食